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各方人士质疑家电检测潜规则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7年1月11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品质杂志社公开发布了其联合组织的冰箱、洗衣机的性能抽查“比较试验”结果。这项检测结果显示:中国白电产品的总体质量较好。在测试的电冰箱品牌中,除“海尔分获洗衣机、冰箱双冠王”外,其他几家知名产品“因故”均未获得好数据。央视对此报告进行了3次专题报道,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应,有关部门及家电企业纷纷质疑——“比较试验”结果是否公平、公正?过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1月15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关负责人对此发表看法认为,新闻发布方的两个比较试验结果称,星级判定方法是依据国家标准和所有样品的实测结果,但国家标准GB/T8059.2-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藏冷冻箱和GB/T4288-2003家用电动洗衣机,对性能指标的判定只有合格与不合格,没有星级之说。因此对这种判定方式的依据质疑。

  在此次检测中,对于一些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或指标,被描述成“指标较差”或“噪音较大”,家电协会认为,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对企业是不公平的,也误导了消费者。

  新闻发布会上,中质协称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名牌、免检产品的性能指标与标称值不符,存在虚高问题。国家标准规定,实测值与标称值之间的误差,只要符合国家标准,都是合格的。每一台家电产品由于实验室的测试误差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实测值与标称值不一致,不能有一点误差就被指责为虚高,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中质协称,他们所做的是性能比较试验。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应该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开抽样方法、依据标准和测试结果,并应该让企业确认被抽的样品和试验结果,但是多数企业都不知情。对此中国家电协会提出质疑。

  对于检测方的资质,中国家电协会也提出质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明确定义了社团组织所具备的权力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只具有两项权利:一是建议处理权,即社会组织可以就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二是支持消费者起诉权。很显然,中国质量协会及其下属机构并不具备抽查的权利。

  按照《产品质量法》规定,如果测试结果真的有问题,也应该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加强对冰箱、洗衣机的监督抽查,而协会组织没有权利擅自对外公布结果。《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第十七条也分别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结论。”“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但是,多数企业并不知道此次产品被抽样和测试的结果。

  中国家电协会表示,希望有关机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使自身的权利,同时呼吁政府部门,规范市场产品的抽查和信息的发布,防止损害企业名誉和利益的行为发生。

  家电企业的质疑则主要是针对一些抽查、检测中存在的潜规则。海信、科龙、新飞、美菱等企业质疑的理由有二:一是有知情者透露,只有个别赞助的企业才能获得“好”数据,赞助费高达47万元;二是对企业产品采样及检测不公平、不公正,检测过程也不公示,存在暗箱操作嫌疑,这明显不符合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要求。

  面对质疑,日前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负责人樊天顺作出回应称:中国质量协会从来没有否认海信、容声、新飞与美菱的产品品质一流,一些媒体的报道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本次中国质协的检测报告并没有授权任何企业或媒体对外进行新闻炒作。至于有人所说的“收费检测”纯属造谣中伤,所谓47万元的“贿评”一说毫无根据。中国质量协会领导人马林对媒体称:中国质量协会也不认同中央电视台的部分报道,该报道没有全面准确地表达中国质协的检测结论,消费者有疑问的可以上中国质协的新闻网查询。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家电市场中确实存在花钱买奖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有些企业花钱抬高自己,或者贬低竞争对手,是行业存在的潜规则。正规的评测必须是要由国家主管机关授权的部门来开展,并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才有公信力。否则,将会导致个别企业钻政策的漏洞搞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对此次检测,4家冰箱企业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新飞冰箱媒介经理李源慧认为:一些检测涉嫌幕后操作,在家电销售旺季到来之前,通过一次评测打击主要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常用的招数。这种现象应该得到制止。美菱冰箱市场部经理汤有道称:一些检测要收“赞助费”,这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检测结果一边倒、过分吹捧一个企业,再拉一个国际大品牌作陪衬,然后贬低国内竞争对手,这种有偿排名的检测并不鲜见,这种歪风邪气可谓屡禁不止。海信科龙技术质量部负责人于明剑说:如果在整个检测过程,只有一个企业是“主动送检”,其他企业都是“被动抽检”,其结果是否真实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对此,中国质量协会的几位领导再三表示:协会从来没有向任何单位提供获奖的材料与数据,中质协也是片面炒作的受害者,中质协将严查此类恶炒歪风。
作者:王杨二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