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食品工业科技和标准成就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实现农副产品原料增值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多年来持续稳定发展的食品工业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新世纪我国食品工业迎来的第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自2006年《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以来,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消费总需求的不断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

  食品工业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在现代加工技术方面,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若干阶段性成果。

  1.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现代高效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膜分离技术已用于植物提取和食品加工废液处理,且效果显著,工业色谱分离及离子交换色谱等先进技术取得积极进展;质构重组在食物改性、改善口感和风味方面取得进展和应用。

  清洁生产技术领域,部分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食品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重点开展了食品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和食品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前沿技术及重要生理活性食品的生物加工技术研究,在大宗低值蛋白资源酶法改性及食品配料制备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进展和成效,显著增强了食品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链球菌霉素等实现工业化生产,益生菌类产品已上市,满足市场需求。

  新型热力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以及无菌冷灌装技术在牛奶、饮料生产中得以应用;微波杀菌技术的应用已实现较大进展,非热力等灭菌技术还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

  2.在现代干燥技术方面,大型连续式食品冷冻干燥装置开发成功,使我国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方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多残留检测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首次牵头制定“预防和减少树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产规范”国际标准;实验室能力验证得到国际认可;快速检测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定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的比色液、酶试纸已有产品。研制了一批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的设备及产品。

  食品安全科技设施和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公共研发机构不断壮大;企业研发机构初具规模;一批新兴的食品安全学科基地正在形成;建立了一批适合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等。

  此外,在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地方食品技术创新开放实验室和专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也在积极筹建中,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企业正在积极培育和建设当中。

  食品装备制造业长足发展

  中国的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正在由以单机为主向以整条生产线为主的方向发展,已有一次向国外输出四条生产线、交易金额高达1.2亿美元的成功出口贸易。

  按照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要求,在节能干燥设备方面,重点开发流化床干燥、微波远红外真空组合干燥、连续真空冷冻干燥等设备。在连续高效分离与浓缩设备方面,重点开发连续离心分离、膜分离与浓缩、工业色谱柱分离和连续萃取、短程分子蒸馏等连续、高效、节能、环保的分离与浓缩装备。在超低温冷冻冷藏设备方面,重点开发远洋捕捞船用超低温急冻冷藏设备和冷链设备。在新型杀菌与包装设备方面,重点开发非热力杀菌设备,同时研究开发无菌灌装、无菌运输等设备,形成连续高效杀菌、无菌灌装一体化生产线。以上重点设备均已经形成产品走向市场。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方面,食品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得到部分完善,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认证认可体系逐步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初步建立。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近几年来,我国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监测、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非食品原料监测和召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卫生部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监测点已经覆盖十五个省区市八点三亿人口。从2007年起重点对消费量较大的五十四种食品中常见的六十一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已获得四十万个数据,基本掌握了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

  我国已制订完成食品卫生标准基本覆盖了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已制订完成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卫生标准四百余项。卫生部也完成了三十五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制修订,涉及二千零四十种食品添加剂和九百八十七种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

  强化了食品标准管理,加大了标准实施力度方面,食品标准质量和数量有了较大提升,标准的时效性、协调性和实用性有所增强,标龄大幅度降低,制定周期基本控制在2年以内,目前,食品国家标准数量达到2100余项,其中强制性标准630余项,包括:基础标准59项;安全限量标准160项;管理和控制标准155项;产品标准648项;检验方法标准1299项。基本建立起涵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补充,食品基础标准、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相协调,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基本接轨的食品标准体系。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