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提升计量科技水平 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推进软硬件升级提升服务能力
 

  时间:6月10日16时
 

  人物: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陈镇
 

  “计量工作只有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创新,锻造优势项目,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立足安徽的实际,陈镇认为当前计量工作要发挥好基础保障作用,一方面硬件需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软件也要脱胎换骨。
 

  陈镇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安徽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示范省两个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他们意识到计量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认为,要跳出传统计量思维,发挥人才、设备、技术和检测手段优势,积极探索新的计量服务领域,建立国家能源计量中心,打造安徽省最大的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和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平台,为用能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数据,为政府制定能源规划、进行能源调控、制定节能政策提供技术依据,为全省节能技术研发、运用与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据陈镇介绍,“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能力和设备档次明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他们投资1500万元购置检测仪器设备47台(套),其中部分项目填补安徽省空白;29项计量标准通过复查考核;完成1100台(套)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声级计、轴(轮)重仪、反力式制动台等项目的比对活动,比对结果公布的数据接近主导实验室,结果均为满意,有力彰显了技术能力和水平。
 

  “计量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同频共振,我们提出了‘拓展思路、调整重点、转变方式、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发展方式由重速度向重质量和速度转变,形成一流团队,掌握一流技术,建设一流机构,提供一流服务。”陈镇说。
 

  在陈镇看来,要发挥计量的基础保障作用,提升服务能力,科技强检是重要抓手。“作为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既要注重在提升检测的辐射力和服务力上下工夫,更要前瞻性把大力推进检测服务的产业化作为自身发展的一条全新发展思路,坚持做强科技、做大平台。”陈镇介绍,目前安徽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检测中心,在项目建设上实现了提速、提效、提质。
 

  把量传溯源体系建设作为计量工作的根本
 

  时间:6月13日10时30分
 

  人物:内蒙古质监局计量处处长 姜经典
 

  “我们一定要把握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机遇,建立完善的、适应内蒙古经济发展需求的量传溯源体系。重点关注民生计量领域,积极开展计量放心工程、计量安全工程。推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间的优化整合,逐步建立完善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全力推进计量科技创新和计量信息化进程。全面推动计量人才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内蒙古质监局计量处处长姜经典对于提高计量工作水平谈了自己的想法。
 

  “量传溯源体系是计量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姜经典认为,建设好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就要围绕加强社会重点、热点领域及“两个安全”等领域的量值溯源能力建设,组织研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测量方法,完善化学计量的量传体系与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针对经济发展需要,整合相关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交流,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大力支持地区产业发展。
 

  谈起计量惠民,姜经典表示,要进一步创新惠民服务措施,注重向农村、乡镇转移,注重向弱势群体倾斜,切实减轻个体经营者和农民的经济负担,把计量惠民政策长期化、制度化。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把专项行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计量长效监管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计量工作风险不大,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其实不然,计量也存在风险,有时这个风险还很大。如在供热体制改革中,热量表质量低将直接影响供热体制的改革进程,这个责任非常大,风险也非常大。”姜经典对此感触颇深。为进一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前不久,他们组织内蒙古计量院完成了热能表检定装置的调研任务。通过调研,拟定了《DN80—DN15热能表检定装置技术要求》,经部分专家初步论证,认为按照这个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热能表检定装置,在全国范围内,至少在3年内能够保持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是内蒙古自治区计量事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立足于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和节能减排的需要,优先建设了一批社会需求量大、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在保障量值统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部分项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面对成绩,姜经典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正视差距和不足,充分利用全社会计量资源,夯实计量技术基础,逐步建立完善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以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作者:史玉成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