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理食品生产经营者
——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综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的绝对安全,管住食品的生产、流通、经营者是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检测,也要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记者近日在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各地检查食品安全时了解到,各地正积极从源头开始,逐步完善对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努力保障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把住产地准出
和市场准入“两头”
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而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消费安全,是近年来各地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之一。
在陕西省,早在2007年底,就发布了《关于在全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建立了市场准入属地管理、分类检验查验、产地准出、市场自检、结果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及包装管理等规章制度。
截至目前,陕西各设区市政府所在地和60%的县政府所在地都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建立了检测室,开展入市检测。西安市在10个涉农县(区)推行“标准化生产、一体化认证、制度化检测、品牌化经营、标识化准出”等五项制度,在6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4家大型连锁超市全面推行“入市验证、无证抽检、信息公示、安全承诺、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等五项措施。
目前,陕西省农业系统共有质检机构133家,其中省部级中心9家,市级质检中心23家,县级101家。农产品、农药、肥料、种子、饲料、食品、水产品等部省级质检中心,全部通过农业部机构考核和实验室资质认定,检测能力基本覆盖了涉及领域的所有产品和参数。
严把流通环节建立
食品可追溯机制
食品的流通环节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把好这一关,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记者随检查组在各地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建立起食品流通环节的监控机制。
江苏省近年来严格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进货查验、记录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其中进货查验及记录两项制度在大型商场、超市、批发企业等重点食品经营主体的覆盖率已达100%,食品流通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
据介绍,为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把好食品质量进货关,江苏省建立了流通食品可追溯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从批发到零售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溯源机制,努力实现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流向可控、源头可溯。并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对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质量信息化监管和远程监控平台的搭建。目前,全省的信息化系统应用率已达70%。
江苏省常州市近来针对市场流通环节开展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的经营资格、经营设施、经营方式、进货渠道等执法检查,力争做到“批发源头可控、零售末端可溯、监管责任可查”,并积极探索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的社会监督机制。张家港市在全市食品流通领域全面推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统一建立电子台账,重点对全市所有批发市场和经营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进行联网,对食品批发、经营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实行网上远程监管。
落实生产经营者
主体责任
无论是“瘦肉精”还是“染色馒头”,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一方面说明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
针对近来媒体曝光的“地沟油”、一次性饭盒等问题,西安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组织65家餐饮经营企业签订承诺书,自觉抵制“地沟油”等。同时,还向全市餐饮企业发出倡议,倡导企业加强自律,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检查组在西安顶益食品公司检查时,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成立了由品质管理部主管为组长、各部门主管为组员的食品安全小组,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货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原料面粉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检验,其他原料供应商也必须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才能收货。要求供应商厂家对于自身产品每年要进行两次送检,并提供检验报告。同时,对供应商生产环节进行食品安全评鉴,评鉴不合格则进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