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包装超月饼 用后回收成难题
当废品卖不值钱,留着又没有啥用!
端午节刚过,北京市的陈先生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原来今年的端午假期,陈先生收到了一些朋友送来的粽子,大多包装精美,有的甚至是豪华,结果去掉粽子本身,留下来的包装材料,比粽子本身的空间还要大很多。如何处理这些包装材料,让陈先生很纠结。
和陈先生遇到同样难题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自从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之后,粽子在市场上的销售逐年攀升。与之对应的是,市场上的粽子也越来与精致、越来越漂亮,甚至是豪华包装。
过度包装引发环保问题
作为后起之秀,过度豪华的粽子大有赶超月饼“前辈”之势。
据了解,超市里的礼盒装粽子大都在几十到几千元不等,这些卖价不菲的粽子在用料上都非常讲究,礼盒中包含了八宝粽和海鲜等馅料的粽子。这是由于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后,商家和厂家对端午商品的销售也越来越重视,不排除生产厂家是在将粽子礼品化作为突破口,以提高粽子的附加值,走月饼销售的路子。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与月饼过度包装类似,目前粽子市场也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选材用料过度、装潢设计奢华、包装成本过高以及搭售商品等现象。市场中粽子的过度包装现象是对端午文化的伤害,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消费者应理性消费,抵制粽子过度包装的行为。
这样的情形不禁让人想起了中秋节形形色色的“天价”月饼。近年来,“天价月饼”因不利于环保以及暗藏腐败等因素备受大众痛斥,已被相关部门勒令“瘦身”。如今“瘦”了月饼,却又“肥”了粽子,本是传统节日象征的食品被过度包装、搭配销售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实际上,目前部分行业的过度包装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仅只有粽子,月饼,其他的如保健品、茶叶、化妆品、礼品白酒、儿童玩具等是公认的“重灾区”。过度包装,已经成为制造垃圾的重要“工厂”。不少消费者有同样感受:一些包装得特别精美的盒子成为鸡肋,放着没什么用,弃之又可惜。
专家表示,商品的过度包装,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由于70%以上的商品包装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即变为包装废弃物。因此,仅去年我国668座城市产生的8000万吨生活垃圾中,有30%是包装废弃物,即每年产生约2400万吨包装废弃物,较2008年增长约12%。
大量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又是如何被处理的呢?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80%的包装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往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这些被填埋的包装废弃物,不仅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够分解,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废弃物中的有毒化学成分和金属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大气、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大量包装废弃物的产生,也使我国的垃圾填埋场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设计处理能力已经远不能满足城市化建设进程对垃圾处理的需求。
过度包装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余,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据初步估计,每年全国包装废弃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废弃资源价值达300亿元。究其原因,由于包装材料的种类繁多,涵盖:纸类、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及复合材料等。为防止产品损坏,不少产品的包装中还有大量的缓冲材料和填充料,如发泡塑料、海绵、碎纸等。按包装品的形态,包装废弃物又可分为:袋、盒、瓶、罐、桶、箱等。因此,如果不能从源头进行分类,那么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呼唤更强法规“约束”
据了解,2010年4月1日,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开始实施,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层数、空隙率和成本3个指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要求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等。
标准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愈演愈烈的食品尤其是节日礼品的过度包装问题有所约束,但随着“天价月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粽子等产品又开始“接力”,这也从一个层面反映,要真正遏制过度包装,仅仅依靠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化还远远不够。
据悉,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方面,欧美国家与日本、韩国等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与加拿大将过度包装定义为欺骗性包装,规定:包装内有过多的空位;包装与内容物的高度、体积差异太大;无故夸大包装,非技术上所需要者,均属于欺骗性包装。德国将欺骗性包装定义为:以膨大的包装夸大真实的内装物容量的行为属于欺骗行为,将予以处理。如把吹塑容器的把手和嘴连成一体,使人产生容器体积较大、容量较多的错觉;把纸盒包装里折叠的单瓦楞纸板衬垫安排得极其松弛,将纸盒体积扩大,使人产生错觉等,均属欺骗性包装。
为防止欺骗性包装,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规定,要求商品包装应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应超过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产品售价的15%;包装应正确显示产品的价值,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为配合该指引的实施,日本百货业协会还成立专责委员会。另外,日本东京规定的《商品礼盒包装适当化细要》中也明确规定:包装容器中的间隙原则上不可超过整个容器的20%;包装费用必须在整个产品价格的15%以下。
韩国政府则采用三大措施来规范厂商的包装比率与层数限制:一是检查包装;二是奖励标示;三是对违反包装标准的罚款处理,最高会被罚款300万韩元。对被怀疑有过度包装之嫌的商品,政府可要求制造商或进口商到专门检查部门接受检查。制造商或进口商接到通知后,必须在20天内前往检查部门接受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物品包装的表面,标示出包装空间的比率、包装材质、包装层数等。
另外,包装废弃后,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再生处理方面也较我国有较为先进的经验。这充分说明,“制定法律法规,强化对包装的回收再生利用;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建设分类设施,使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步”是世界各国推动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的必经之路。
“我国应尽快出台《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等法规,让过度包装不仅只停留在标准上和宣传上,而要落实在法律上。”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