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催生马太效应
近日,由山东莱钢集团生产的F型钢在北京门头沟磁悬浮公交线工程建设中投入使用。这种F型钢轧制技术是世界独创,加工技术国内独有,正是莱芜市质监局近年来开展的质量提升催生了企业发展的马太效应。今年一季度,莱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79.52亿元,同比增加25.57亿元,增长16.6%。
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境内资源丰富,尤以煤、铁储量丰富。矿冶历史源远流长,曾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莱芜市已发展铁矿开采企业33家、机械制造企业有40多家,钢铁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成长壮大。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钢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内需不足、出口减少。如何加快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新跨越?近年来,莱芜市质监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加快钢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建议政府落实质量奖励政策,对荣获中国名牌、山东名牌、为主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552万元奖励,在全市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部门监督质量、企业提高质量、社会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粉末冶金是莱芜的特色产业,全市从事粉末冶金生产的的企业有17家。为把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莱芜市质监局组织专门力量,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在优质钢材生产基地、优质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引领龙头企业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为主制定《粉末冶金用水雾化纯铁粉、合金钢粉》国家标准,帮助其他粉末冶金企业加强标准、计量、质量三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降废减损等活动,促进企业质量提升。目前,全市粉末冶金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8家,年制粉能力达到12万吨、制品1.5万吨,年实现产值7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000余人。其中,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多年来,莱芜围绕钢铁产业已培育了1个中国名牌、14个山东名牌,钢铁类名牌占全市名牌产品总量的53%。为提高技术保障能力,莱芜市质监局依托山东省钢铁金属材料检验中心于2010年开工建设了建筑面积10660平方米的莱芜市质监局综合检测中心,着力解决一些企业在一些重要技术指标“检不出”、“检不了”、“检不准”的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特种钢检测中心项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