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增元现任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研究员,国家质检总局化矿金专业委秘书,“国家生态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领衔人,“国家建材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领衔人,中国色谱学会理事,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色谱专业委副主任。
由于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模)”,先后荣获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在学术上,他获得过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先进个人”的称号和省科技厅“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牛增元自1995年进入检验检疫部门以来,科研成绩显著。至今已连续主持研制“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9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山东检验检疫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项:第一完成人8项、第二完成人3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5项,在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牛增元在检验检疫科研工作方面心怀梦想,充满激情,在解决检验检疫重大技术难题、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方面,以实际工作切实履行了“科技兴检”战略,为检验检疫科研事业作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
激情成就梦想 干事终为创业
自1995年以来,牛增元与他的课题组紧紧咬住国际纺织品市场的这一前沿科技,潜心研究,苦苦探索,使“染色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解决了输欧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的偶氮染料检测问题,检测方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的《进出口染色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系列标准,被国家质检总局作为重点在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推广使用。
有关专家评价说,该系列标准的实施对有效解决输欧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的偶氮染料检测问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作用,为促进我国更多纺织品、服装等进入欧洲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工作的魅力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牛增元在成功攻克偶氮染料检测难关后,又将目光转向了“六价铬”的检测研究。由于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原因,一些皮革及制品残留的少量“六价铬”,能引起皮肤刺激疼痛和过敏,导致血液疾病,在高浓度时具有致癌性,因此被欧盟许多国家列入禁用的危险品名单。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都没有提出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使得这一课题成为国际皮革界中的最大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牛增元又一次站在了国际检测方法的最前沿,“六价铬”检测方法取得实质突破,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国内外长期困扰着的深色皮革中“六价铬”检测的最大难题。该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站在高起点,瞄准“高精尖”凸显前瞻性、针对性问题是牛增元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显著的工作特点。“进出口涂料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和风险分析研究”这一课题就是其完成的国家质检总局的另一重大科研项目。该研究成果研制了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新方法,提出了全新检验模式。国家质检总局采纳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进口涂料由原来的非法检列入法定检验管理范围,并将该研究成果提出的进口涂料检验监管模式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令发布实施。该课题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
勇于解决涉及公共安全的社会公益问题,将眼光瞄准当前的热点、重点问题,是牛增元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2010年10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全国范围8个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进行首次集中验收。其中由牛增元主持的、山东检验检疫局承担的首个同时也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日用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关键分析检测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就该项目相关工作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两篇被SCI收录,制定了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1项。中国标准出版社待出版专著1部,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得到验收专家组的一致肯定。该项目针对日用消费类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分别建立了涉及5大类产品、9类物质的12项检测技术与标准,在日用消费品有害物质检测及进出口产品高关注物质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及涂料、木材、电子电气等生产、贸易企业进行了广泛应用,为检测机构应对目前欧盟REACH法规高关注物质检测,以及促进相关消费品的进出口,防止国外有害消费品进入我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枝不为独秀 蔚然万紫千红
牛增元在日常检测和科研工作中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年轻技术骨干在他的带动下,虚心学习,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遇到新的样品、新的检测项目,牛增元在解决工作一线遇到的技术难题过程中,传授给年轻同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为关键的是把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路毫无保留地与年轻同志分享,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科研实战状态。
在科研中,他会从课题立项开始,指导周围的大批青年骨干,尤其是在课题的研发过程中,他会针对具体的问题,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制定合理优化的方案,大部分青年骨干在科研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在该局的科研制标中发挥着中坚力量。他曾作为国家公益项目“日用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关键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通过完成课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研人才,有1名技术骨干成长为“国家生态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领衔人,为该重点实验室高分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正在为建设国际一流实验室发挥作用,同时有3名年轻人晋升高级工程师,3人晋升工程师,他们在食品检测、工业品检测和科技管理部门等不同岗位上出类拔萃、突显出来。目前正在培养该局在读博士生两名,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紧密结合检验检疫科技前沿关注课题,取得重要进展。此外,检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1名。
作为系统内的专家,牛增元积极参与各种全国系统和全省系统的培训、讲课,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系统内外的检测人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通过在系统内举办高层次、创新型的培训,积极发挥科研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在牛增元的周围凝聚着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梯队,从而整体提升了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在全国检测实验室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了科技引领支撑和检验检疫学科带头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