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厦门检验检疫局:放心的食品需要科学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五年艰辛探索,一朝硕果压枝。对厦门检验检疫局研究员周昱来说,2011年春节注定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当多数同志思绪还沉浸在新春喜悦中,他和同伴们迎来了科研课题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殊荣。
 

  实际上,“十一五”期间,厦门局着力加大食品农产品安全技术研究力度,承担、完成相关科研课题18项、制标项目26个。其中,11个获得各种奖项,在已经上报或结题的科研制标项目中,涉及食品农产品安全的项目约占19%。
 

  1种期待+1130万元回报
 

  这项以研究与应用厦门口岸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为题的科研攻关工作,从启动到结题历经五年。期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2007年~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的特别规定出台,随后又用《食品安全法》替代《食品卫生法》,百姓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寄予无限期待。
 

  “为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课题组的15位同志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周昱深有感触地说,“放心的食品需要科学,科学机制来自实践与理论的反复碰撞!”“今天的光荣,正是对昨天洒下汗水的最大回报,是对于广大群众期待的最好答案!”
 

  这一课题在厦门口岸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中边研究边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关部门对当地3家著名品牌企业调查显示:近几年受惠于这一科研成果的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超过了1130万元。
 

  与此同时,研究成果也被利用在厦门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日常检验监管工作中,为顺利迎接国外食品安全机构来访与检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研究,专家们首次在国内建立了以出口罐头产品风险分类为基础、以出口罐头生产加工企业分类和出口罐头食品输入国家或地区敏感度为综合依据的出口罐头食品分类管理办法。同时,还建立了出口罐头食品电子化溯源体系,形成了以“农民+协会+标准化”的合作社模式的出口胡萝卜区域化管理体系。研究人员先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4篇、编写参考资料25册、编辑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1项。在此期间,食品监管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课题组人员先后有4名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1名晋升为工程师。
 

  1个路线图+9大机制
 

  为建立更加科学的厦门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课题组还画出了路线图,形成了独具厦门检区食品农产品监管特色的体系框架,较好地完善了九大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包括:市场准入机制、基地备案机制、过程监管机制、分类管理机制、检验检测机制、溯源召回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社会承诺机制、食品安全问责机制。
 

  在出口准入方面,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为主要依据,结合厦门口岸实际课题组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厦门局出口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行政许可工作规范实施细则。此细则更具可操作性,已应用于辖区300多家出口企业的注册登记实践。
 

  在种植基地及原辅材料备案方面,以出口蔬菜、茶叶、食用菌三大类产品为主要对象,研究制定了备案工作程序,完成了1000多个种植基地的备案,开展了食品原辅料和添加剂备案清查。着力探讨出口胡萝卜种植基地区域化管理模式,并在厦门同安、翔安两区成功建立了3万多亩出口胡萝卜基地。
 

  在生产加工过程监管方面,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药物残留监控要求,结合实际组建了风险评估专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质及残留监控工作,并将残留监控结果用于指导出口蔬菜实施药残监控与重点抽查检验应急措施的制定。
 

  在分类管理方面,以罐头食品、茶叶、蔬菜为研究对象,以产品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出口食品企业分类,兼顾出口食品输入国敏感度等多个因素,率先全国研究推行出口罐头食品、茶叶、蔬菜分类管理,率先在全国推行出口食品100%电子监管,实现了科学快速验放。
 

  在出口检验检测方面,以国际标准、进口国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出口检验检疫规程等为主要依据,研究建立了“厦门局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能力信息平台”,每月补充更新、每年换版,覆盖了455个标准,1202个检测项目,基本满足厦门口岸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需要。
 

  在产品质量追溯与召回方面,以出口罐头食品、食用菌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产品追溯体系,可实现快速双向追溯,可为不合格产品实行自主召回或强制召回提供准确信息。开展了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处理工作研究,建立出口不合格处理工作程序,成功应用于出口食品农产品被国外通报问题的处理。
 

  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组建了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突击队。建立信息收集与培训机制,广泛收集进出口产品警示通报。开展SPS通报评议,编写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资料,参考信息免费发给辖区出口企业。建立WTO网站,方便相关机构和企业查询。举办出口企业培训班、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贸易情况调查,调查报告提交地方政府参考。
 

  在建立承诺制方面,首次在出口企业中推行食品安全质量承诺制,辖区所有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均签订“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承诺书”。
 

  在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方面,研究制定了厦门局出口食品企业红黑名单制度,首次在检验检疫系统内部推行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

  权威发言
 

  强质检科技基础筑食品安全长城
 

  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 詹思明
 

  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科技质检”建设。在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强调,“把科技兴检的口号喊得更响,把科技兴检的旗帜举得更高”。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进一步发出了“着力搞好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三个建设’”,“强身健体,把我们质检的实力做强做大”的号召,并且把食品安全列为今年科研创新突破的八个重点科技领域。结合2011年厦门检验检疫工作,“科技质检”建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心无旁骛,狠抓落实,必须从夯实基础做起,必须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等重大敏感领域科技攻关,努力争取更多作为,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首先,必须加快建设“科技质检”,切实树立现代科技理念,充分发挥厦门检验检疫科技作用。着力加强科技基础工作。突出抓好厦门检验检疫局新批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区域性中心实验室的功能和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常规性实验室建设。抓好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漳州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作为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申请工作。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上多下工夫,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实施检验检疫实验室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扩大检验检疫实验室内部分配自主权,激发检验检疫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着力实现科技攻关新突破。要围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特别要在食品安全检测、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检疫等3个科技领域方面取得新突破。着力发挥科技在把关服务中的作用。要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之风,突出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在执法把关、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口岸物流便利化、对台检验检疫交流合作中的作用。要向科技要潜力,向科技要效率,增加检验检疫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监管手段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监管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延伸,有效解决编制不够、人员紧缺、物力财力不足的矛盾。
 

  其次,必须科学构筑食品安全防线,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厦门检区进出口食品贸易量居全国前十位,2010年进出口食品贸易额达23.8亿美元,涉及国家和地区遍及全球五大洲,涉及食品种类多,情况非常复杂,检验监管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狠抓质量,注重依靠科技手段推动促进出口食品产业发展结构转变。发挥厦门WTO工作站作用,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和各国风险预警,开展产品风险评估,为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提供更富价值的技术和信息支撑。必须狠抓把关,注重依靠科技手段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全面推行电子监管,将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工作尽量前推,实现严密监管,加快通关放行。结合分类管理、信用管理,科学制定监控项目参数、监管监测规划。完善进口食品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有效性,把进口食品重要口岸、重要品种和敏感产品列为重点把关对象,力求提升不合格检出率。必须注重探索两岸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新机制。要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订的与质检工作有关的三项协议为重点,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继续发挥“落实惠台检验检疫政策示范区”的作用,抓住两岸共同关注的热点,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有利于保障两岸人民健康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动两岸食品贸易往来便利化。必须狠抓基础,注重不断增强食品检验检疫科技实力。在软件建设上强基础,整章立制,统一检验标准,统一把关尺度,加大工作质量检查,组织开展食品监管岗位技能竞赛以及各种业务交流研讨活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常态化。在硬件建设上强基础,鼓励管理与技术创新,坚持以解决食品安全急需的检验检测方法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急需的技术措施为核心,开展检测技术、溯源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的研发与应用,实现“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切实发挥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
 

  延伸阅读
 

  外籍专家看中国食品安全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食品安全和营养专家的康彼德博士,和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食品安全、卫生和消费者保护事务一等参赞白玛丽女士,以及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部参赞佐竹健次三位常驻中国的国际食品安全问题专家,他们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同时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远没有解决仍旧任重道远。
 

  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康彼德博士认为,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许多环节,中国政府必须在所有环节上都需要进一步增强从业者的职业技能。
 

  因为很多农民滥用化肥和杀虫剂,是因为他们不懂使用农化产品的正确方法;在一些餐馆里,工作人员会将食品和清洁剂等化学品混放在一起,或者忘了把食料放进冰箱,这说明他们可能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此外,有些食品在售出之前应该冷冻保存,因此冷冻链在食品运输、储藏过程中都是必需的,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白玛丽女士也认为,威胁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太多是中国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们很难掌握所有食品生产者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即使在欧洲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欧洲的某家食品企业有违法行为,那么这家企业很可能被起诉,有时候,报警者就是违法企业的员工,所以企业对违法行为会有强烈的畏惧感。
 

  但是中国的情况似乎与欧洲并不相同,中国有些养殖者在卖猪之前会把水管插到猪的胃里灌水,从而增加猪的重量。这样做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而且很不安全,因为那些水可能不适宜动物饮用,被猪吸收后猪肉就会受到污染。但是做这些事的人并不在乎,而且他们会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当众为之。他们不害怕的一个原因是这种违法行为的成本很低,但经济利益很大。
 

  佐竹健次先生告诉笔者,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国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机制能否很好地运作还要取决于执行者。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正当行为,比如给不合格的生产、经营者发放卫生许可证,那么食品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就企业而言,佐竹健次先生认为中国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由于生产加工人员缺乏相关知识。
 

  食品安全保障机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国在2009年有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康彼德博士认为这是个重要的进步,现在关键是执行能力。
 

  需要有来自不同机构的食品安全检查者和服务者,需要他们具备更多与食品加工、微生物学和化学相关的知识。
 

  另外,白玛丽女士认为中国在食品安全法规建设方面正不断发展,不过,任何法规系统都不会毫无瑕疵。欧盟的食品安全保障监管机制比较完善,但欧洲还是存在很严重的食品安全威胁,比如疯牛病,当然也有人为问题。
 

  专家建议
 

  中国与食品相关的各种信息应该更好地向消费者公开。日本的一些经验也许值得参考。比如日本的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会主动邀请消费者参观生产现场;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有疑问,企业会积极地给予答复;在日本的超市里,有些农产品在标签上会注明产地农场的信息,有些生产企业甚至还会在产品上公布其合作伙伴的信息。
 

  另外,媒体传播信息的效率也应该提高。人们都希望在事故发生时将信息的影响最小化,但如果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消费者,那么问题可能会更严重。事实上,人们无法了解食品的配方、制作方式、运输渠道和潜在危害本身就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问题。
 

  消费者教育非常重要。政府和专业机构应该教会消费者读产品标签,掌握食品的储藏方法,并且在购买食品时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比如多想想为什么有些加工食品的价格很低,或者有些东西的口味格外香美诱人。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是食品安全的三个利益攸关方,当具有较高食品安全意识的消费者与政府有更多合作时,生产者就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产品安全水平来跟进。

作者:徐敦明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