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手机就越来越频繁地与电视联系在一起,用手机看电视被人们认为是继手机通话、短信、摄像和音乐之后的重要应用。
广电总局力促CMMB成为国标
新年伊始,手机电视业务就被业界广为关注。1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管理的通知》强调,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在广播频段和非广播频段进行任何形式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未经批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要立即予以制止并及时上报。
业内人士分析,广电总局此举主要是为了力促去年10月其颁布的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行业标准CMMB成为国家标准,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其实,广电总局很早就看好手机电视业务发展前景,从2005年开始就陆续对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发放了手机电视试验牌照。
据了解,广电总局从去年以来明显加快了制定手机电视标准的进程,去年7月3日广电总局成立了CMMB工作组,并于去年下半年发布了两个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规范,一个是信道标准,一个是复用标准。但这两个标准是广电行业标准,还不是国家标准。CMMB包含了传输技术、视频、音频、信道传输、协议等其他组成部分,作为标准核心部分,传输技术确定采用由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发的S-TiMi,这也意味着基于电信网络的技术标准的“靠边站”。
在手机电视国家标准争夺战中,目前除了广电总局上报的CMMB技术标准外,信息产业部上报了北京新岸线提交的T-MMB和中移动提交的手机电视业务层规范,还有清华凌讯提交的DMB-TH和华为的CMB等五六套技术方案。
手机电视产业化进展顺利
据了解,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传输技术是通过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即“广播式下传+移动通信回传”的方式,供七英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终端如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接收设备,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等业务的系统。由此可见,手机电视只是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中的一个终端环节,从更广泛的产业角度来看,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面向的是包括所有小屏幕的数字多媒体终端产品,包括了MP4、MP3、视频游戏终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手机终端有一定的特殊性,体现在手机上的主要功能是通信,而这是信息产业部的管辖范畴。信息产业部在频率的划分确定、终端产品认证入网,移动运营商在手机终端定制、渠道、网络建设、业务平台和计费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手机电视这个载体体现了广播、信息产业的融合趋势,而与之对应,相关标准的制订也需要双方合作,信息产业部可以在终端规范、业务平台规范、手机终端节目指南等规范上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CMMB的产业化进展很顺利,核心芯片也在研发中。芯片供应商有泰景、FCI、创毅视讯等10多家,支持终端有联想移动、华旗资讯、中兴通讯等近10家企业。 创毅视讯CEO助理孟斐表示,CMMB标准的芯片将在今年第一季度研发出来,整个产业链在2008年奥运会可以商用。
而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研究工作组公布的手机电视发展路线图是:2006年底,完成地面补点试验网建设,进行系统的试验。2007年中,完成地面补点示范网建设,开始商用试验。2008年上半年,启用卫星系统,形成全国网络,正式开始运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
标准成了市场的助推力
手机电视标准的确定,是手机电视取得大规模市场的助推力,同时也为基础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的自身修炼提出要求,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需要在网络、平台、技术上进行完善与优化。如何保证用户随时随地接受手机电视信号,如何克服天气的影响、如何确保用户业务高峰期网络的承载能力、如何实现国外游客的手机与中国的网络进行适配、如何计费、如何确保在手机电视业务高峰期保证其他通信业务的正常开展等都将是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市场容量来看,手机电视用户数将会随着3G牌照的发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易观国际《手机电视2006年度综合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手机电视市场处于启动期,基于无线数字广播网络的手机电视市场仍处于试验阶段,试验地区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而诺盛电信分析数据显示,2005年,手机电视用户数达到50万户,市场规模1300万元;2008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户,市场规模13亿元;此后,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24亿元。
从广电运营商角度来看,如何将广电的内容制作优势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将是其核心问题,如何实现通过广电系统的网络进行计费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因素。
另外,从手机制造商角度来看,如何制造出与手机电视业务、用户习惯、运营商网络相匹配的手机,如何解决手机电池、屏幕、手机内存、手机处理器等问题将是厂商在手机电视终端制胜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