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6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定大连新港、天津新港、上海港、黄埔港四个沿海港口,满洲里、深圳(皇岗)两个陆地口岸,以及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进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用、原产地为独联体国家的汽车整车)为整车进口口岸。进口汽车整车必须通过以上口岸进口。《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还规定,从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
天津口岸是全国七个整车进口口岸之一,进口汽车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约一半左右,尤其是近几年进口数量增长迅猛,2007年进口10.4万辆,到2010年已增至34.6万辆。
我国实施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品牌销售管理后,各个进口汽车厂家均采取根据国内订单购车的方式,导致口岸大批量集中通关物流,委托口岸代理实施现代物流管理。这种快捷、紧密衔接的物流模式,加之数量的猛增,给口岸检验检疫速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5月的阳光洒在天津港保税区,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区内一个宽敞的进口汽车集中查验现场,进口汽车一辆接一辆驶上检验检测平台,伴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检测时轮胎与检测平台的摩擦声,天津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紧张地进行着进口汽车的查验。同时,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认真地采集着每辆汽车的性能信息。
验证核查、一般项目检验、安全项目检验、检测平台安全性能检测,随着每个流程的结束,检验、检测合格的车辆根据指令有序地驶出查验中心……
今年第一季度,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共检验进口汽车84533辆、货值28.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5%,进口汽车数量和货值均创季度新高,实现了年度工作开门红。“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进口汽车检验工作现状,如此大的检验工作量,如果没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主任吕强介绍说:“基于天津检验检疫局‘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内,从2010年底开始,在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对进口汽车实施了集中查验的业务模式改革,适应了形势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这种良好的局面。”
天津检验检疫局局长兰影指出:“天津检验检疫局进口汽车的集中查验,就是要把科技手段与检验检疫工作紧密结合,将检验、检测整合到集中查验中心现场联合开展工作,实施视频监督、电子信息化查验,达到集约资源、提高效率、降低廉政风险、提升检验监管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检验检测效率的目的。”
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副主任刘建国介绍说:“以往,天津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汽车的检验监管模式是检验人员根据到货情况到各个堆场查验,然后口岸代理将车辆提车到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上线检测,检验和检测各自独立。显然,这种在以往行之有效的检验监管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发展现状了。”
从2008年开始,天津检验检疫局探索实施了食品、农产品等部分进口商品的集中审单、集中查验、集中转检的“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继而循序渐进地推向了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领域,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进口汽车检验检疫业务模式改革在2009年摆上了天津检验检疫局党组的议题。天津检验检疫局党组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局内外的意见后,决定在“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内,对进口汽车检验检疫实施业务模式改革。
配合集中查验的实施,2010年3月,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对进口汽车检验检疫工作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重新架构流程间关系。在“纵”向上,将中国检验检疫VIN管理系统验证、现场检验、制证三个进口汽车关键点流程由原来的一个科室负责,分解成三个科室分别负责,各个科室互有重点分工、互有监督,相互配合;在“横”向上,将检验流程与进口汽车的检测流程相结合,加强认可检测机构的监督,强调各流程的保障力和能力建设。“进口汽车流程再造优化了流程节点,集约了检验人力资源,使检验员集中精力到具体现场检验工作中,也为即将实施的集中查验做好了铺垫。”刘建国介绍。
从2010年8月起,天津检验检疫局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进口汽车检测机构专项整治。天津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处长张荣林介绍:“通过专项整治,确保了进口汽车辆上线检测,为全面实施进口汽车集中查验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10年底,进口汽车的集中查验正式实施。集中查验初期,为保证验放速度减少滞港,避免大量汽车集中检验检测,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的检验人员经常工作到半夜,有时甚至是凌晨两三点钟。这种“5+2”“白+黑”的工作干劲确保了辆辆检测,保证了进口汽车质量安全。目前,进口汽车集中查验工作进入平稳期,集中查验工作顺利开展。记者从天津港保税区的一个进口汽车查验中心了解到,每条汽车检测线检测系统日均检测车辆约250辆,驻线检验人员在查验中心协检员的协助下日人均检验车辆达300多辆。
谈到进口汽车集中查验的效果,天津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主任吕强难掩兴奋之情:“短短的几个月间,我们体会到这种检验监管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特点的。通过查验中心检验检测‘一条龙’,规范现场查验程序,借助视频和电子信息化手段,将具体检验过程程序化并维护进入检测线查验系统,检验人员根据查验系统要求实施查验,使得检验检测工作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不合格检出率显著提升,第一季度不合格批次增长了413%。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通关更加便捷高效。集中查验后,减少了制证、证单缮制等流程时限,原制证和发证流程时限为5个工作日,现流程时限为3个工作日。集中查验流程再造,解决了证单出现差错问题,证单差错率由前两年的平均2‰,下降为目前的0.56‰。”
检验员付秉峰介绍:“这种检验监管模式完善了执法运行监管体系,降低了工作质量风险。在执法运行监管体系上,推行阳光执法,改变了以往由检验员一人一票、一干到底的模式,净化了执法环境,对检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有了约束,降低了廉政风险。”
德国大众汽车代理报检单位天津诺亚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主管顾喻说:“集中查验规范了报检企业,一些代理不规范,不是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赢得客户的报检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
进口汽车集中查验也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得到了汽车品牌代理的欢迎,德国奥迪汽车和日本马自达汽车代理报检单位展贸(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周克强说:“集中查验让我们切切实实看到了便利,现在不仅预约检验非常方便,查验中心全天车辆随到随验,出具证书时限也基本上保证在3个工作日,我们很满意!”
目前,天津检验检疫局正组织人员进一步深化“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全力加紧“进口汽车检验监管系统”建设,以期将更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于进口汽车检验检疫工作,建立进口汽车申报、审单、预警、检验检测、验证、监管、出证放行、内地局后续监管和召回管理实时电子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进口汽车的“无纸化”申报,把加大对敏感商品的监管力度、控制自由裁量权和实现快速通关、提升服务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进口汽车监管机制的严密化、高效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
“三集中”模式是天津检验检疫局以“集中审单、集中查验、集中转检”为核心内容的全新检验检疫业务模式的创新实践,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检验检疫的闭环管理,全程监控。对进出口货物报检单证数据通过电子信息集中审查、统一下达施检指令,对进出口货物在经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查验库区实施口岸集中查验;对经天津港进出口的内地货物,在认可的查验库区加施封识标记由口岸转往内地(进口)或由内地转往口岸(出口)实施检验检疫或查识封识标记放行。
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天津检验检疫局为了加强科学管理,压缩自由裁量时空,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培育廉洁执法工作机制而进行的对检验检疫各个流程进行重新布局。
主要做法是将单一商品直线查验作业模式,改为诸种商品合一的分段节点式作业模式,依据并线扩面、变纵为横的原理,依此设计流程、制定节点、设置岗位、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任务与责任、设定时限,加强权力运行监督,推进阳光执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