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工业经济:提高运行质量任重道远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整体状况良好,生产保持快速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增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7891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略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分工业大类行业看,有11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其中,增速尤为突出的行业主要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1.1%、非金属矿采选业26.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3.2%。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我国机电行业乘着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东风,生产阔步前行,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11月,机电板块中的七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联动加速。按产业部门统计,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1.3%和21.1%。产量增幅最为抢眼之处在于:手机增产53.5%,光通信设备增产42.2%,轿车增产40.3%,微型电子计算机增产37.5%,集成电路增产36.8%,发电设备增产29.6%。

在工业经济效益方面,一年来取得的业绩亦相当可观。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5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增幅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8.41,比上年同期提高17.43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5.71%,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少42.79个百分点。

从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盈利情况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7.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5.2%,电力行业增长37.8%,电子通信行业增长31.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6.1%。

回顾2006年的我国工业经济运行轨迹,调控的主题值得大书特书。

一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工业效益猛增的同时,工业运行质量改善大有起色。这突出表现为宏观调控对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2005年我国工业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凸现,企业亏损增加,尤以钢材、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为重灾区。这源于前些年盲目上马扩大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矛盾集中反映出来,导致相关行业价格和利润大幅度下降,亏损迅速上升。进入2006年后,国家发改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相关产业加大了调控力度,使畸形发展问题得以遏制。与上年同期相比,前11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增幅由3.92%提升至20.18%,产成品资金增幅由36.27%降至14.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增幅由-4.24%跃升至46.60%,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50.47%降到20.57%。

另一方面,还须充分认识到,在2006年全国工业效益高速增长之中,有部分盈利是产品提价的结果。一些行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也潜伏着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危机。因此,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部分行业的矛盾得以缓解,但另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新苗头又逐渐显露出来,现实不断提醒着管理层:调控的弦还须紧绷,调控措施更要前置。比如说,眼下汽车市场需求正在增长,生产企业投资热情高涨。1-11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5.23%,增幅较上年同期大涨65.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投资额依然保持了29.7%的增长速度。这些繁荣的背后恰恰隐藏着风险。管理部门已预见到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且2005年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1.5%,其中轿车行业为72.5%。于是,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这个预警信号较之以往发得早、发得及时,表明政府的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确有显著提高。

无独有偶,需要提请相关企业注意的是,2006年风头出尽的有色金属行业也将面对产需失调的苦恼。受国际投机基金炒作等影响,去年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扬。全年铜的均价比2005年上涨约75%。涨价增效的诱惑,令生产企业迅速增产并扩大投资。仅1-11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就增长70.71%,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增长了76.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更是猛增107.46%。然而,前方等待企业的并非是盛宴佳肴。由于铜价大幅上涨,严重抑制了消费,全年国内铜产品的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将下降。目前,产品积压端倪已现。1-11月的统计数据表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成品资金增长48.83%,应收账款净额增长82.6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成品资金增长更高达66.22%,应收账款净额增幅也有47.48%,双双位居工业各行业前茅。

最近,中央在研究部署2007年经济工作时,一再提醒注意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并强调务必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更大成效,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意味着,工业经济效益的高增长未必代表着运行质量的提高。在新的一年里,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将成为我们更高的追求,且除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外,还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做足文章。

年前,国务院召开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将工业领域列为节能降耗的重点,并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一批污染严重企业,着力改造一批重点企业,重点监管一批消耗高、污染多企业,限期治理一批不达标企业,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强调指出,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同时,国家还确立了“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机电产品再制造达到一定规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信息无不预示着:2007年的工业经济,将是继续加力调整结构的一年,将是向节能降耗要效益的一年,将是为实现“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打好基础的一年。
作者:记者 钟蓝 来源:中国信息报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