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外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最终都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电池行业企业的成本要增加。
由于铅污染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铅的生产,改为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成品铅。此举使得铅酸蓄电池主要原材料电解铅的价格猛涨。从2003年的每吨4500元上涨到2006年的每吨13000元以上。2007年仍将面临着上涨趋势。此外,锂电池原材料钴、天然锰粉、电池铜帽的铜材、碱锰电池用的钢带、铜丝、锌粉等也直往上冲;2006年9月15日起执行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规定,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的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并将其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6年9月26日,欧盟《官方公报》颁布新的电池及蓄电池指令,意味着我国今后出口欧盟的电池不仅要满足近乎苛刻的汞、镉含量要求,还将承担昂贵的回收费用。
显然,我国电池行业在2007年将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敬忠表示,协会将积极引导企业应对退税机制改革,以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调整经营机制,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出口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地方扶持、补贴和其他配套政策,帮助电池企业顺利度过暂时的困难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电池出口持续健康发展。副秘书长曹国庆则建议,企业要加强技术、设备革新力度,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因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