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光电产业高地
在武汉市东南部,有一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光电产业基地,它就是武汉东湖国家新技术开发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两型产业”发展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拉动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25%以上的增幅。
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取得如此的佳绩,离不开活跃在此、时刻为“武汉城市圈”发展保驾护航的国门卫士,这就是湖北检验检疫局的干部职工们。今年以来,该局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帮扶园区企业做好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近年来,借助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宽松的氛围和优惠的政策,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该园区,例如,年产电脑1500万台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和投资100亿的武汉新芯集团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就是两家有影响的外资企业。这些企业起点高、步伐快,但是对有些相关政策和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普遍认识不足。
湖北检验检疫局机电处等部门利用调研和日常检验监管等机会,在企业进出口项目前期就主动介入,介绍相关政策,组织培训,让企业了解设备验收和贸易合同执行中各环节的注意事项,最大限度规避这些风险,减少了企业进口设备的贸易风险。为加强联系和沟通,随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共同搞好进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该局还先后与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武汉新芯集团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武汉东湖国家新技术开发区内建有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为维护该市场的稳定,该局机电处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利用WTO规则,对于工业区内生产的G652单模光纤提请国家商务部启动了反倾销调查,对原产于欧、美、日、韩的G652单模光纤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今年3月,湖北检验检疫局机电处接到园区内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口16台生产用外喷烧结炉的报检。经检验发现16台烧结炉中,8台烧结炉用加热体出现裂缝,5台烧结炉用的隔热材料出现变形,导致8台烧结炉无法安装使用。该局机电处立即组织企业对这些问题进行取证、处理,并向外方提出索赔。仅此项就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美元。近几年来,该局机电处指导园区内企业开展进口设备验收、索赔工作近百批,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美元,最大限度保护了企业利益,为工业区光纤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湖北检验检疫局在对园区企业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采取跟踪查验、过程监管、重点把关、直通放行的检验监管模式,做到即到即检、即检即放。武汉东湖国家新技术开发区是出口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地,按照传统批批检验的监管模式,企业单批出口的时间将达到3到4个工作日,势必将影响企业出货周期和出口效益。为此,该局机电处对进出口蓄电池生产企业实施“远程视频监视+企业检测数据适时监控+产品周期实验室检测+企业定期监管”的监管模式,改变过去批批检的做法,集约了行政资源,极大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检验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不仅如此,该局对园区企业实施24小时工作制,只要企业有需求,他们都及时赶到工作现场。一次,该局机电处进口科检验检疫人员在凌晨1时接到了中芯国际一个电话称,有一台制造芯片的超精密仪器设备于凌晨4时15分到达武汉天河机场。这台超精密仪器设备是建国以来湖北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制造项目,设备对存放环境要求非常高,不允许露天存放超过3个小时,因此企业想请检验检疫人员尽快赶到机场进行现场开箱检验。企业的需求就是命令。放下电话后,检验检疫人员顾不得白天工作的劳累,穿上衣服立即驱车,在黑夜中赶往30公里外的武汉天河机场进行检验。该局机电处服务企业的这种做法深受企业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