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余姚检验检疫局在监管检测中发现,某塑料餐厨具生产企业因工人误将未标识、不符合欧盟标准的半成品投入生产,导致出口成品不合格。企业不得不销毁该批次产品,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该局检验监管人员对此事件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的尼龙餐具出口到美国、欧盟、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这些国家对餐具的迁移总量、芳香胺迁移量等多个指标要求并不相同。在此次输欧盟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工人在将尼龙原料与色母等助剂拌匀后,未将不同半成品进行明确标识,由于不同来源的尼龙原料在拌料后从外观上较难分辨,致使注塑时误将不符合欧盟标准要求的半成品投入到输欧盟产品的生产中,造成出口成品迁移总量指标不合格。
据分析,企业在半成品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原因:企业全程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存在重原料采购、轻生产管理的倾向;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制约其在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岗位操作工人流动性强,人员质量意识、工作能力未达要求。
半成品管理是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抓好半成品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产品可追溯性的关键环节。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半成品管理,不能轻视半成品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半成品的收发领用制度,对半成品要及时地进行登记核对;合理存放在制品、半成品,明确仓库、车间区域标识,实施分区存放;完善在制品标识体系,根据标识进行跟踪监控,进一步完善出口产品的可追溯性;加强岗位操作工人的培训,并实施必要的监管,确保制度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