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标准化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质量技监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发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发挥质量技监部门的技术优势,着力在积极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以标准化生产、经营为纽带,带动农户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打造农业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创新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抢占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有所作为,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好技术推进器。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针对镇江农业产品特点,进一步完善《镇江市农业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镇江市关于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镇江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等规定。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会同农林、高校、科研等部门,不断研究和充实塑盘抛秧技术、白菜防虫网覆盖技术、早川葡萄等省级农业地方标准;针对特色农业,推广应用稻鸭共作、鲜食玉米、双低油菜等生产技术规程的市级农业地方标准;根据培育农业品牌需要,指导帮助有关企业针对市场要求,实施瑞京黄瓜、润农番茄等农业产品企业标准。初步建立起由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构成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业标准体系,为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打下良好的标准技术基础。
突出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的有效载体。它以标准为纽带,通过类似于公司(协会)+农户+标准+基地等形式组织生产、加工与销售,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我们针对镇江农业地域性特点,先后在全市启动建设了早川葡萄、稻鸭共作、苦瓜茶、双低油菜等4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要以农业品牌战略为抓手,围绕服务镇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和重点支持具有一定生产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单位,以地、产、研相结合的方式,三位一体地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有效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标准研制促进科技创新,以示范带动高新产业的整体标准化水平,不断扩大示范区建设的区域和规模,形成更多的辐射源,有效地推动区域性农业标准化进程。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要在合理分工、各有侧重的原则上逐步建立农业标准化监督机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标准实施、农产品出厂实物安全质量和农产品批发标准化管理的监督;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实施的监督;农产品流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要完善仪器设备,按照确定重点、量力而行、先急后缓、有所侧重、合理分工、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构建土、肥、水、种、苗等生产过程跟踪检测+产品出厂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市场的现场快速检测的检测体系,为监督农业标准化的严格实施提供有效技术保障。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合力运行农业标准化监督机制。
加快品牌推进工作
培育农业品牌,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外向农业,就必须打造自己品牌。因此,要把打造品牌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来抓,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强化农业品牌意识,摒弃传统农业经营观念和分散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通过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标准化优质产品,提升质量安全档次,形成并打响镇江特色农业品牌,充分展示农业标准化成果,加快推进镇江品牌农业的发展步伐。
落实流通领域管理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让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全面走向市场,扩大占有份额,惠及广大消费者。要全力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农产品市场环境,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各地要从建立标准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入手,以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产品交易行为,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构建诚信、高效的标准化农产品市场体系;要指导帮助农产品销售单位和农业专业大户积极拓展市场,将标准化农产品打入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销售网点,并实施现场检测,挂牌销售;逐步使用标准化农产品专用标志,努力营造标准化农业的市场氛围,加快将标准化向农产品流通领域延伸,保护与扩大农业标准化成果,拉动标准化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企、农户从事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标准化农业的良好氛围,共同建设镇江优质、安全、高效农业,为镇江农业的跨越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