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佳能 相机“质量门”
事件回放
从今年7月3日起,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的343名消费者集中投诉柯达LS443数码相机。它是柯达2002年底推出的一款400万像素产品,时售3500元左右。大多数消费者在2003年购买使用1年后出现三大故障:开机后镜头无法自由伸缩;拍摄的照片曝光过度;开机后LCD屏幕显示黑屏,无法取景,且拍的照片是黑色。
从今年9月下旬起,一些用户开始反映佳能S1IS数码相机出现花屏、闪光灯无法正常开启等问题。随后,全国约有158人在网上对佳能进行了投诉。12月5日,全国36位消费者正式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提起诉讼,把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8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柯达相机投诉调解听证会,但是柯达公司未派代表参会。柯达在对中消协的书面回复函里称,LS443数码相机是通过了国家指定的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生产销售的。消费者坚持柯达公司有义务为消费者免费升级或召回问题产品,但柯达公司坚持不道歉、拒绝免费升级或召回问题产品。
10月25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表示对出现问题的相机只负责免费维修,不免费升级或者退款。针对被起诉,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大客户销售及服务总部总经理黄松说:“我们会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佳能一定是负责任的。说到具体的解决方案,我认为现在有很多的沟通还没有完善,希望进一步沟通。”
专家点评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负责人:柯达相机事件不是偶然的,今后这类问题会不断增加。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来说,就增大了消费风险。其风险的排除靠个人是不够的,国内法律法规要及时跟上,管理部门也不能缺位。
北京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律师:柯达相机从质量来讲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它在设计上有缺陷,实际上也涉及召回的问题。
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邱建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问题很正常,关键是采取怎样的态度。如果一个企业不以诚信作保证,不重视消费者权益,而是想方设法钻法律漏洞,企业最终会因小失大。
索尼笔记本 电池“发烧”
事件回放
2006年6月~8月,4台戴尔笔记本因为电池问题连续爆炸,引发了大家对索尼产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存在过热和起火隐患问题的广泛关注。
9月,在雅虎公司美国总部的办公室里,一台配置了索尼电池的戴尔笔记本在上班时间突然起火,导致数百名员工紧急疏散。10月,日本首次发生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事件,并伤人,这台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电池也是由索尼公司生产的。
“发烧”的索尼笔记本电池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召回风”:东芝向全球召回83万块索尼笔记本电池,富士通召回33.8万块,日立召回1.6万块,此后,戴尔、苹果、联想等9大知名电脑厂商也纷纷召回索尼产笔记本电池。根据索尼和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声明,到10月底,全球范围内被召回电池总数约960万块。
受电池召回等因素影响,索尼公司本财年收益预期大幅减少,预计联合结算营业利润只有500亿日元,比上年度减少78%。国家质检总局在紧急约见了有关生产厂商后,对事故情况和原因也有了初步判断,认为该事件的原因是索尼公司在生产电池芯的过程中,有金属微粒混入内部,并与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结构和使用环境有关。
10月24日,索尼公司副总裁中川裕自电池召回事件以来,首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向用户和有关业务方表示公开道歉。中川裕在记者会上没有就大家普遍关心的公众对索尼产品的信任度下降问题和追究经营层责任问题发表意见。他说,公司已经改进了生产工艺,严格了检查程序,希望这一事件尽早结束。但东芝等公司纷纷指责索尼,称这次召回问题电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笔记本生产厂商的形象,影响了他们的销量。
专家点评
上海国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周春兵:索尼公司是国际级大公司,产品都是大批量生产。但他们在前期出现问题时没有引起重视,以致酿成这样的重大后果。忽视质量控制和客户反馈意见———这样的大企业病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品牌和渠道专家俞雷:日本企业在国外的本土化做得并不好,这也是在危机发生后,索尼没有积极调查,而只是被动召回的原因。
蛋制品“涉红”
事件回放
11月11日,有媒体曝光,一种产自河北、销往北京市场的红心鸭蛋,实际上是用比苏丹红一号毒性更大的苏丹红四号间接染出来的。
随后,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立即发出对河北红心鸭蛋的紧急停售令,公布5项措施以加强市场检查。广州、成都等地纷纷展开拉网式排查,禁售河北、湖北等地鸭蛋。河北、福建等地均查出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
11月14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发布消息,通过对北京市流通领域、生产加工环节和餐饮企业等进行的全面排查,北京市场发现6个红心鸭蛋样本检出苏丹红。这6个样本中,5个来自河北,1个来自湖北。同一天,河北省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清查有害红心鸭蛋。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布置全国开展鸭蛋、鸡蛋,以及禽蛋制品中苏丹红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卫生部也下发查处红心鸭蛋的紧急通知。
15日,河北查封可疑鸭蛋580公斤,可疑鸭场7个。红心鸭蛋主产地之一的平山县率先主动扑杀了5100只“涉红”鸭子。
17日,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对辖区内的蛋禽养殖场进行苏丹红专项检查。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7家“涉红”企业名单,责令被查处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停止销售、立即召回并销毁“涉红”产品。
经调查组初步查明,河北红心鸭蛋事件中,养殖环节苏丹红使用情况,主要是河北省个别地区禽蛋经销商非法兜售苏丹红给养殖户,养殖户用添加苏丹红饲料喂蛋鸭,鲜蛋则由经销商收购。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博士江菁:要求消费者去判断产品的优劣,除了能力的缺乏外,也是没有效率的,只能由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来监督。要将危害降到最低,就要求做好行政事前监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对食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饲料等关系健康的产品实行“品种统一管理”的办法,我国现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体制应该逐渐向“品种管理为主,分段管理为辅”的体制转变,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由一个部门统一执法,一管到底,以此堵住监管漏洞。
“欣弗药害”令人痛心
事件回放
8月3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
据了解,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事件调查结果: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10月16日,药品监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对其产品按劣药论处,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该企业违法所得,并处二倍罚款;责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该企业停产整顿,收回该企业的大容量注射剂“药品GMP证书”;撤销该企业“欣弗”药品的批准文号,收回批件;由安徽省药监部门依法监督销毁召回的“欣弗”药品。
专家点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欣弗药害”事件,暴露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了当前药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局面,也暴露出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今后,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日常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政府有关部门将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查找药品监管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监管;通过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为老百姓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多宝鱼“药残”超标
事件回放
11月1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预警,因市售多宝鱼检出药物残留超标严重,提醒市民谨慎购买、食用药物残留超标的多宝鱼。
据了解,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市沪西、铜川水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部分饭店采样的30件冰鲜、鲜活多宝鱼检测结果显示,除重金属指标检测合格外,30件样品全部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且呋喃唑酮代谢物严重超标。同时,部分样品还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对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说,硝基呋喃类药物、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在国际国内均为禁用渔药。虽然尚不至于对人体产生急性危害,但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如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长期食用含抗菌类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也将导致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影响临床疗效。
此后,北京、广州等一些城市相继发出暂停销售多宝鱼禁令。据了解,此次“药残”风波使全国多宝鱼销量下跌一半。
11月27日,农业部通报了上海多宝鱼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违禁兽药的3家山东水产养殖企业及其产品,目前已相继受到停止销售、监督销毁和罚款等处理。
专家点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主任王印庚:多宝鱼药残事件,一方面是这个产业发展过快,多宝鱼种质退化,养殖技术良莠不齐所致;另一方面,也暴露其养殖过程中监管的盲点。在管理方面,水产养殖的管理权归水产局,水产药物管理权归兽医部门。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多套针对苗种、养殖、用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但由于养殖队伍庞大、人员组成复杂,上述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到位,使药物的监管和使用存在较大漏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当务之急。只有每一批水产品进入市场前都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水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有效并落实到位的监管措施。因为现在多宝鱼产业还不成熟,即使标准、规范都完备,一旦放松监管,在趋利心态下,“药残”事件仍有重演的可能。
电热水器漏电漏水
事件回放
7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附近一民房内,商宗玉的女儿商冉冉像往常一样去洗澡。可是,这一次她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走出浴室。等人们发现她时,商冉冉身体靠墙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商冉冉系电击致死。受公安局委托,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对触电事故及电热水器进行了技术鉴定,结论为:由于热水器漏电,商冉冉在洗澡时,触及热水器流出的水或热水器的蛇皮管系带电体,具备触电条件。但出事故的热水器生产厂家却认为,导致商冉冉死亡的热水器是假冒产品,不是自己销售和安装的。
同样是电热水器,让顾先生一家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3月2日,顾先生购买了一台50升电热水器。3月4日,厂家上门安装。5月3日,顾先生外出回家时,发现电热水器大量往外漏水,地板、绘画作品、衣物等全部被泡。
专家点评
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韩作樑:目前正规电热水器厂家生产的产品几乎都合格,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用电环境隐患。整体上讲,目前我国居民的用电环境远不如欧美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的热水器安全标准是等同采纳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其层次相对较低,并不能即时应对目前电热水器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势在必行。
中国家电标准化委员会高级工程师李一:电热水器新国标已于11月出台,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电热水器新国标最突出的贡献是顺应我国国情,明确规定了电热水器厂商必须解决威胁消费者洗浴安全的环境带电问题。在新的国家标准实施以后,因环境带电而引发的电热水器伤人事件有望彻底消失,电热水器的安全性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