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为何要注重标准化?中国信息化的标准到了什么程度?让我们聆听专家的声音——信息化要拥抱标准化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可谓汹涌澎湃,信息技术迅速而全面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出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及应用的快速发展,以及随后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群,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集新材料、生物、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激光、通信、光电子、人工智能等技术之大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使人类社会向信息化时代迈进。
需要标准
信息化主要包括计算机化、通信现代化和控制管理等方面。计算机化是指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控制)、检索、传递等任务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通信现代化是指信息传递和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和设备进行的过程,而且现代通信技术也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以网络形式实现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应用计算机与网络以先进管理理念为基础,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开发与利用。真正意义的信息化应当是上述三种技术的融合。
显而易见,信息化的丰富内涵,注定在建设信息环境时,要解决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要解决网络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要解决各行各业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就需要推进标准化的建设。要确定国家、地区、领域、企业标准化体系,制定信息、网络、软件、硬件、安全、重大应用信息系统的标准规范。
产业助推器
信息标准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标准化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Internet应用的广泛普及,工业生产集成化、虚拟化、敏捷化已成为潮流。特别是汽车工业、飞机工业、信息产业等制造业,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过程已经不可能由单个企业在同一地点完成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已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突现成效。在这个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信息流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难想象标准化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标准保障,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就会瘫痪,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纵观历史,只有标准化工作先行,才能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竞争力得到提高。欧洲之所以在无线通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因为他们的企业得到了政府计划的一贯支持,并在产品研发阶段积极进行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使产品一出生就有标准可循,给欧洲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好处,使欧洲的无线电经营者和制造商得以迅速推广这项技术。日本人也选用了欧洲标准。相比之下,美国有5种令人分辨不清的无线电标准,从蜂窝革命出现的老式模拟电话,到同时存在的精美的新型数字式“模拟”电话,使用户选购产品茫然,部分地区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企业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这种混乱无序的自由竞争,造成美国无线产品的普及率低。
政府重视
我国政府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十分重视标准化工作。目前,我国已先后制定了信息分类编码、统一编码字符集、数据元表示法、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一致性测试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共1000多个。为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制定标准化政策和认证制度方面,政府积极汲取国际惯例的先进性,在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加大力度,已实施多项认证管理办法。除了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以外,还要使国家标准在符合国情、企业特色的基础上,又与国际标准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并加快制定信息技术标准的速度。
地区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我国一些大城市已取得初步成就。以北京为例,为推进首都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在北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1998年起,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启动了《首都信息化标准化指南》和《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编纂工作,经60多位国家级专家历时两年的努力,完成了四册200余万字的信息标准化技术文集,不仅为实现首都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北京市将本着先政府后企业的顺序,分期、分批在全市范围内对相关部门的技术负责人进行信息标准化培训,以普遍提高全市信息系统和信息产业管理层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和标准化管理知识。
加大力度
鉴于标准化建设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深刻,今后国家在标准化研究和制定方面还会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首先要采取政策和措施,在信息技术开发阶段就进行标准化;其次,要在制定、修订标准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标准征求意见阶段,提高征求意见的效率;在标准送审阶段,提高审查质量,加快审查速度;在标准报批发布阶段,要简化报批手续,缩短出版发行周期。除此之外,还应搞好标准化专业队伍建设,从事信息标准制定工作的成员是既要有一定的标准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一定的协调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相当的文学修养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在标准制定以后,还应采取措施加大贯彻实施的力度,并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贯彻执行标准的单位或违反标准的单位进行教育或给予必要的制裁。
总之,积极开拓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将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标准化趋势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具有经济性、民主性、科学性和法规性等特点;而标准的制定、发布、出版、实施等整个活动过程称为标准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标准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尽可能广泛采用国际标准。
在我国,很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断跟踪国际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动向,按照我国标准化的“双采方针”,及时把对于我国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非常重要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有的是针对信息技术本身的,也有的是针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
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制造模式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 这三个方面的核心任务是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这是信息时代先进企业标准化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