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业信息严重不对称,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准确的把握,给某些国际粮商及投机基金操纵大豆价格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造成大豆进口量减价扬,我国企业遭受了巨额进口贸易亏损。
今年我国大豆进口呈现量减价扬态势。据统计,今年前10月,江苏口岸共进口大豆360.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3.1%,价值13亿美元,增长8.4%。每吨大豆上涨了105美元,涨幅达41.1%。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大豆进口却呈量减价扬,受之影响,国内大豆加工厂在高成本的大豆原料库存压力下,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大豆进口量减价扬的背后,反映出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
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口岸大豆进口量减价扬的主要原因是商业信息严重不对称,影响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目前,我国大豆行业的基本信息,如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也没有权威部门适时发布。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同时,国际粮商和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中国何时进口多少大豆、何时在芝加哥结价却掌握得一清二楚,这就给某些国际粮商及投机基金操纵大豆价格提供了可乘之机。国际粮商和投机基金往往在中国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把价格炒高,赚取高额利润,而中国企业对此却束手无策。
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准确的把握。去年以来,美国农业部不断下调对2003/04年度大豆产量的预期,引发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价格大幅上扬,同时调高对中国大豆进口量预测,造成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担忧大豆供应短缺和大豆原料价格继续上升,纷纷加大采购力度,对大豆价格攀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经验,在年初期货价格高位上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03/04年度仅在美国就采购822.9万吨大豆,平均成本在4300元/吨左右,导致我国企业承受了巨额进口贸易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油脂加工厂被迫推迟装船期、迟纳货款、洗盘退货甚至违约。
不合理的国际大豆定价机制严重困扰我国企业。2003年,我国进口大豆2074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大量进口成为解决国内大豆消费需求的惟一出路。但是,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价格影响力却微乎其微,只能跟着国际大豆定价机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