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举行2006条码技术宣传周座谈会。和历次宣传周不同的是,本次参会代表除来自食品、服装、化妆品等领域的中国条码系统成员和使用条码进行贸易结算的超市外,还包括具备条码印刷资质的印刷企业和国家条码质检中心的专家。人们早已熟悉的印刷在产品包装上作为购物结算和物流管理使用的商品条码突然转换了身份,被作为一种产品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论讨论,而讨论的焦点正是条码的质量。
据国家条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赵辰介绍,作为一种产品,商品条码有其特殊的生产流程。商品条码的使用者首先要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只有成为系统成员,才可以从物品编码机构取得一个厂商识别代码,再根据这个惟一的厂商识别代码对每一种产品进行编码。条码符号的设计,大企业一般都由企业内设的专门机构自行完成,小企业多是请包装设计公司设计,设计公司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设计公司不按国家标准设计,出现的问题较多。印刷是条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承担包括条码符号在内的产品包装的印刷企业,必须是具备商品条码印刷资质的企业。
国家条码质检中心于1994年、1998年和2004年3次开展条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为42.5%、63.1%和73%。到2004年,条码的质量仍然不高。据分析,到2004年,完全不可使用的条码大幅下降,由条空反射率过低、底色印花纹等造成拒读等低级错误基本消失。目前条码的质量应该比2004年明显提高,因为2004年的抽查是在新版《商品条码》国家标准刚刚实施后进行的,该标准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将空白区宽度检验改为强制项,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项占不合格条码的37.7%,问题主要来自设计环节。包装材质对条码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2004年的抽查中,塑料包装上的条码质量不合格率占塑料包装的32.9%,占不合格条码的45.3%,占拒读条码的50%。此外,在瓦楞纸直接印刷、无纺布、塑料编织袋等上面条码质量都较差。这几类包装材质的条码质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就这几类包装材质的条码质量进行专题研究。
印刷是条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据北京轻联富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饶建平介绍,该公司质量把关的第一步是对产品包装的电子文件或胶片在进入生产线之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可以印刷。如果发现某一项或几项参数如颜色搭配、规格尺寸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即使是推荐性条款,也要向生产企业提出到物品编码机构咨询的建议;如果生产企业坚持这么做,就要签个责任自负的协议。饶建平讲,生产企业希望条码在产品包装上占的面积越小越好,有的还不用纯黑纯白的搭配,这在条码符号的设计时,很容易触及国家标准的底线,印刷企业一不留神,就会印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条码,轻者会有经济损失,严重者印刷条码的资质都要被取消,在条码应用如此广泛的市场,没有条码印刷资质,任何一家印刷企业都难以生存。
条码质量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是在超市购物时因条码识读器拒读而影响结算速度。对商家来说,如果一批商品的条码符号都不能识读,就需要用合格条码覆盖不能识读的条码,这就无端增加了运行成本。在从生产商、供货商,再到销售商的完整的供应链上,条码质量不合格,会造成供应链管理的中断。更严重的是,条码质量还会影响产品出口,据浙江条码质量监督站反映,近两年,该省平均每个月就发生两起因条码质量引起的外贸产品在境外被索赔或返工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