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湖北省质量技监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恩施“两杂”种子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进行检查考核,一致通过了项目验收。恩施自治州政府副州长、“两杂”种子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组长何诗标对记者说:“两杂”种子标准化生产达到了“三促进”的目标,即促进了增产增收、促进了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
在湖北恩施建始县长梁乡白云村,农民周继全指着遍野庄稼告诉记者:“按照标准化种植杂交稻种,单产从2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每0.06公顷增加收入1000多元,标准化种稻子丰产又增收啰。”
地处鄂西南高山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连渝蜀,南接潇湘,北通豫陕,是我国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随着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恩施州发挥水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发展杂交水稻种子和杂交玉米种子(简称“两杂”种子)。
2003年,由湖北清江种业公司和恩施州质量技监局共同承担的“两杂”种子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列入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对此,恩施州委、州政府立即将“两杂”种子示范区项目纳入《质量兴州规划》,专门成立“两杂”种子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位于低山地区的建始县长梁乡,虽然土壤还算肥沃、旱涝保收,但农民生活仍然长期处在只能勉强保住温饱的状况。经过实地考察和科学选址,该乡红石垭村和白云村被确定为“两杂”种子示范区项目的中心示范区,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地推进“两杂”种子的标准化种植。
根据国家和地方标准,质量技监部门与企业具体制定了《水稻杂交种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操作规程》两项地方农业标准,将其编制成通俗易懂的手册,发到农户家。州农科院组织力量,从乡到村、从村到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先后培训农技员和农民达5万多人次。
自2004年以来,中心示范区长梁乡实行标准化种植杂交稻种近50公顷,三年时间每公顷实现增产750公斤,增收1万元。仅去年,这里290户农民的现金收入就达120多万元,户平均达4500元。与此同时,“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产业化规模生产,使种子质量提升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清江牌种子还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八百里清江穿山越岭,标准化种植走进土家苗寨,“两杂”种子标准化示范区见成效后,随后逐步推广到宣恩、利川、来凤、咸丰、巴东等县市,生产基地迅速发展到1320公顷,农民实现年收入2200万元以上。据测算,恩施州建成的全国农业标准化“两杂”种子示范区,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和杂交玉米种子共120万公斤,经播种试验每公顷可增收1500元以上,年创农业增值效益1.2亿元。
“两杂”种子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开了恩施州农业标准化的先河,打造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着数十万农民取得优质高效的农业成果。山寨里的农民们说: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他们的一条富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