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0月18日的“管理学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已经落下了帷幕,70岁的陈锡康、61岁的朱道立、44岁的陈剑,三代管理学家“由于在各自的管理学领域提出有原创性管理学理论,并且能密切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或世界管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评语),因而最终在66名推荐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获奖者。
在典礼现场,三位获奖者手捧奖杯和证书由礼仪小姐引导坐在了一起,他们相互握手祝贺。
虽然研究的方向不同,但同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探索着中国本土的管理学;虽然单位不同,但他们从事的都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应用管理工作;虽然年龄不同,但报效祖国的理想和志向使他们成为共同支撑中国管理学发展的栋梁。
谈到自己的成绩,他们都是那么的谦虚;讲到对国家的贡献,他们又是那么的实在;而论起中国管理学发展,他们更显得信心十足。今天,“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将他们和众多的管理人汇聚在一起;未来,中国的管理大师正风尘仆仆行进在路上。
陈锡康:精度超过发达国家3个百分点
获奖人物:陈锡康,男,1936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67年于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毕业。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创建人之一及理事。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
获奖原因:提出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特别是在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获奖感言:管理科学要为国家的战略提供帮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为改善中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结构做贡献。
记者印象:他能掐会算,你相信吗?种子尚未落地,仅凭天气、病虫害、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等综合因素,他就能提前半年预测全国粮食产量,精度高达98.1%,超过了发达国家的95%,这是用国外传统的气象预测法和遥感预测法无法达到的。凭借这一世界首创的科学管理技术,陈锡康研究员与其团队已连续26年准确预测全国粮食产量增减走向,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什么如此精确?陈锡康说:“其实社会经济技术因子在中国粮食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简单地说,把投入占用产出技术、非线性预测方程和最小绝对和方法三者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小组建立了20多个预测方程和模型,所以预测结果比较准确。”
可能从事与粮食管理有关的研究,陈锡康有一颗与农民一样的心。“我的幸福就是农民有好粮食吃。”在典礼现场,陈锡康这句朴实的话语让在座的人无不动容,博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谈到中国管理科学今后的方向时,陈锡康说:“主要在于面向国家管理。”他认为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创造出新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怎样将“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这套方法从现在粮食、棉花、油料产量的预测,灵活地推广到其他领域,并能预测5年甚至10年之后的粮食产量等。
陈剑:最大地优化国家利益
获奖人物:陈剑,男,1962年出生,1983年、1986年和1989年于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原因:总结了相应的供应链协调模式,建立了一个面向复杂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获奖感言:持续做一件事,不断找新问题。
记者印象:44岁,负责开展了30多项研究课题,获得项目基金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本,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多卷……这就是陈剑“简单”个人履历背后光彩照人的一面。
“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很重要。”陈剑说,最自豪的是他的有些课题“一是解决了现实问题,二是为后人积累了一些知识”。
他认为管理学工作者的价值应该体现在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上。
不断地调整研究方向,以此提高自己的兴趣。正如陈剑在获奖现场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做事,要持续地做一件事;而一个人找问题,就要不断地找新问题。”
从研究系统工程转到管理方向,用一套科学的系统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陈剑就像一个质量工程师,不停地在管理科学领域寻找新问题,并给出解决它的方程式。在供应链、电子商务、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等管理科学领域他都卓有建树。如和中国人民银行、IBM、MOTOLORA(摩托罗拉)等企业联合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解决了许多实际管理问题。
为什么要在供应链协调模式方面开展研究?陈剑说,中国的鲜花、海鲜、蔬菜出口到国外,而这些东西又容易腐烂,如何最大地优化中国的利益呢?所以钻研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再将它推广到国际上,烙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志,这就是管理科学工作者的现实与梦想。
朱道立:在实践中推出创新成果
获奖人物:朱道立,男,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3年获法国国立矿业学院博士学位,1998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
获奖原因:在复杂决策领域和供应链协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获奖感言:理论工作要做,在实践中推出创造性的成果更为重要。
记者印象:“能获奖非常幸运,因为许多没有参赛的管理学专家比自己水平更高,自己获奖也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比较好;同时,能得到这个奖也比较欣慰,说明自己多年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朱道立说,作为一个管理学的研究者,他更注重中国经济管理实践急需的管理科学技术、方法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如成功研制“油品配送决策系统”和“油品调运决策系统”,对中国石油华东销售公司大幅降低物流费用等起了重要作用。
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管理科学本土化是朱道立不懈的追求。“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东西,要用国外的管理科学理论来适应中国国情。”朱道立说,他已经习惯将前沿的管理科学理论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管理追踪。
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政府委托项目10项,企业委托项目14项,而这些都是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休戚相关的重大项目。“比如地铁价格的设计、工资的激励等问题,这些管理科学问题的优化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效率。”朱道立透露,将于明年年初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系统”,也将在确保上海城市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是否还参评今后几届奖项,朱道立表示“不准备参评”,愿意把更多机会留给别人。但他希望下一步能把管理学奖的理念继续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学生,给更多的管理学方面的教师带来积极的影响。
采访后记
在参加活动与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时刻都有一种由衷的感动和祝愿在心。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而三位获奖的教授并不愿意对自己此次获得的殊荣做过多宣扬。他们都有一个共识:中国管理学尚在起步阶段,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急需与之相应的管理科学作支撑,中国应该出管理学大师,只是现在,他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