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七届亚洲国际皮革科学技术会议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皮革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让人们耳目一新,但我国皮革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也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索。
皮革是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行业,近年来,我国皮革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涵盖了制革、制鞋、皮革服装、皮件、毛皮及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众多配套行业,产业链完整,上下游产品关联度高,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作为皮革生产大国,我国目前拥有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企业1.6万家,其中仅制革企业就有近3000家,皮革工业出口更是连续6年居中国轻工业出口首位。2005年,我国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85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66.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1.6%。然而,受欧盟反倾销及绿色壁垒等因素影响,中国皮革出口今年首次出现大幅下降。
专家介绍,目前,中国皮革工业年排放废水超过1亿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制革企业,90%以上是年产仅10万张标准皮以下的传统作坊式小厂。一张数百元的生皮制成鞋里皮,其利润仅十几元。微薄的利润背后,是巨大的环境成本。
由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纺织品、皮革等产品产生的持久性有机物(简称POPs)污染有明确要求,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到2010年,我国不少产品出口将面临POPs绿色壁垒。
未来10年,我国为削减POPs污染,总投资将达到340亿元。这是各方专家在编制《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预备工作基础上得出的数字。据悉,这一数字还不包含已受POPs污染的场地治理费用。
面对国际市场多次以环保名义重创中国皮革业发展,中国本土皮革及制鞋企业已经采取措施进行回击。记者了解到,在此前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上,以浙江温州瑞安、四川成都武侯以及广东深圳、惠东等制鞋基地为代表的中国制鞋行业,推出“真皮标志生态皮草”环保产品,在展示最新产品的同时,也向海内外业内人士呈现了中国皮革生产工艺改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集中治污取得的显著成果。
中国皮革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为推动皮革工业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9月已在上海正式通过。“十一五”期间,我国皮革工业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作为中心环节,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0%;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同时,立足扩大内需,寻求皮革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由依靠出口拉动,向内需与外需协调带动转变,积极培育国内外多元化专业市场,引导中国皮革企业争创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