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工作的高先生是有着十几年烟龄的“老烟枪”,每天要抽2包烟。戒了不知道多少次,尝试了不知道多少方法,还是不能摆脱香烟。去年过年,朋友送给他一盒“如烟”,满怀希望的高先生按照使用方法开始戒烟,可最近见到高先生时,他手里又重新拿着香烟了。
“‘如烟’早就不用了。不管用!烟瘾一点没减。”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像高先生这样使用“如烟”后又抽香烟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有的网友还留言说,使用“如烟”后出现不适症状,停用后,这些症状自然消失了。
消费者对“如烟”戒烟效果的质疑并没有影响“如烟”销售收入一路飙升。记者从“如烟”的生产商——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悉:2005年,“如烟”在中国市场上市仅半年即实现销售1亿元,成为当年营销界最大的黑马;2006年,“如烟”的销售收入可望突破10亿元。
“如烟”到底为何物?“如烟”真的能够帮助人有效戒烟吗?戒烟真的像“如烟”广告所说的那般容易吗?记者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越发感到“如烟”迷雾重重。
迷雾之一:拟烟型戒烟产品未被认可
根据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如烟”的介绍,“如烟”全称应该是“如烟雾化电子烟”,由烟杆、烟嘴、雾化烟弹、电池等部件组成。在高频声波的震动场内把低浓度烟碱(即尼古丁)溶液临界雾化成雾滴,模拟烟雾的同时也模拟了普通烟气的温度,通过吸入烟碱雾滴,完全模拟了吸香烟的过程和感觉。由于烟弹中不含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而且不燃烧,避免了多种有害化学物质的生成,让吸烟者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充分享受吸烟的乐趣,并最终实现戒烟。
赛波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苗楠介绍,“如烟”所依据的戒烟原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尼古丁”替代法。根据吸烟者不同程度的需求设计出高、中、低、无四种烟碱浓度的烟弹,通过不断降低烟碱吸入量,使戒烟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身体对烟碱的生理需求降到零。苗楠认为,“如烟”能够帮助戒烟者无痛苦戒烟,而这一点是以往的香烟替代品或戒烟产品都无法做到的。
“‘尼古丁’替代法本身没有问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种戒烟疗法,目前很多戒烟药物都依据了这种原理。”北京安贞医院戒烟门诊医生杨小辉介绍。但她同时表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尼古丁”制剂的辅助戒烟药物只有贴片、口香糖、喷剂和舌下含片四种形式,并不包括拟烟型的产品。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是卫生部领导下的国家级烟草危害控制专业机构,是烟草危害控制全国业务技术指导中心。控烟办的杨焱对“如烟”的这种拟烟形态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如烟’这种形态的产品不是我们向公众推荐使用的戒烟产品,因为它容易引起儿童的吸烟模仿。”
迷雾之二:产品没有归属类别
杨小辉在平时对戒烟病人使用的药物中,就有一部分为尼古丁制剂。“此类产品在国内出现已经多年了,不过都是以口香糖、贴片等形式出现,它们或者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或者是药品,事实上它们也确实拿的是‘国食健字’、‘卫健用字’或‘国药准字’的批号。”杨小辉给记者出示了一份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某品牌尼古丁舌下含片说明书,这份说明书详细列出了该药品的性状、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批准文号等信息。
然而,记者在“如烟”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上却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或所属类别的信息,包装上只有一个卫生检测证号、两项企业标准和一个专利号。那么“如烟”到底属于哪类产品?
记者咨询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处,工作人员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如烟’没有申请药品,也没有申请医疗器械和保健品,也就是说,‘如烟’肯定不属于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
“‘如烟’肯定也不是烟草产品。因为烟草产品中除了烟碱,还含有其他多种物质,按照‘如烟’的宣传来看,它不符合国家对烟草产品的界定。”杨小辉说。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何剑涛认为:“如烟”也不属于食品。
既然无法对“如烟”进行类别分类,也就无法确定其应该属于什么部门监管,也就无法确认其上市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赛波特公司苗楠也承认,在传统的产品分类中,“如烟” 确实不知道应该归哪类,“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但苗楠同时认为,虽然目前国家对戒烟控烟产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但并不代表这类产品就是不合法的。很多时候是产品出现后才制定标准。在“如烟”出现之前,市场上的控烟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如烟”出来了,发现还需要制度上的完善,那就应该着手制定。
迷雾之三:效果实验缺失
按照 “如烟”广告所提出的“四步戒烟法”,使用者在使用4个月左右就能戒除对尼古丁的依赖。当记者问到是否针对如烟的戒烟效果进行了科学的测试,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的测试报告时,苗楠回答:“‘尼古丁’替代法的效果就是‘如烟’的效果。我们进行的各项检测主要是针对无毒、安全、无菌,与香烟的对比效果实验还没有做,正准备与医院合作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今年5月29日,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张斌公开表示,卫生部已经要求“如烟”的生产厂家到卫生部门做安全性毒理试验和卫生学临床实验。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的杨焱则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疑问就是‘如烟’的戒烟效果到底是怎么评价的,都做了哪些检测实验,是怎么检测的。”
专家提醒消费者:戒烟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戒烟者既要克服药物成瘾,又要克服心理成瘾,不仅要依靠药物的帮助,还要多运动,注意饮食,戒烟者的毅力也非常关键,绝不是简单地吃个片剂,给点戒烟药就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