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解析与启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今年,广东省共有68家企业的71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两家企业的两个中国名牌产品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21个,占全国总数的16.5%,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实现了六连冠。

  名牌产品已成为推动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去年,广东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7401亿元,占该省增加值的18%,对该省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5.7%,拉动该省工业经济增长2.76个百分点。

  目前,广东名牌带动战略对促进该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奖励争创名牌

  早在“九五”期间,广东省就提出了实施“三个一批”(创立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支柱产业、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经济发展目标。2002年,又开始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此后,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政策,制定了发展规划。其中,在建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的“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之后,各地市政府根据《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的要求,参照省联席会议的架构,建立了市一级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领导机构,为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的贯彻实施,提供了组织领导和机制上的保证。

  为鼓励该省企业多创名牌,广东省、市和部分县、区政府对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实行奖励政策。2003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表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的决定,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生产企业奖励100万元。从2005年起,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300万元。各地市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分别给予10~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各级政府共奖励名牌企业近4亿元,其中,中国名牌产品及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67亿,占总奖金的68%;省名牌产品1.26亿,占总奖金的32%。

  此外,广东省政府其他部门也采取相应激励措施,积极实施“绿色通道”制度。检验检疫部门为名牌产品出口开辟方便快捷的通关途径;卫生部门简化名牌产品卫生许可审批、年审手续,加快审批进度等等。

  激励政策的落实,大大激发了广大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和热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政策培育名牌

  如何帮助企业争创名牌,实现名牌战略协调发展?广东省的做法折射出了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首先,根据编制的《广东省培育名牌产品指导目录》,择优选取了一批重点企业给予重点培育。去年,共帮助中小企业着手技术改造项目145项,争取资金8055万元;技术创新项目143项,争取资金4995万元。这些技改和创新项目资金的安排,拉动社会投资30多亿元。

  其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帮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资助资金、科技兴贸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

  第三,建立联络机制,加强对冲刺世界名牌企业的培育力度。将13家企业确定为该省重点冲刺世界名牌的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畅通的联络渠道和高效的协作机制及定期工作联络机制等。

  第四,努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该省质监系统共扶持13家龙头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产品;引导、扶持1300多家民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免费培训了18222家中小型企业的27996名厂长、经理。

  第五,引导和鼓励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为省内企业提供六西格玛和卓越绩效知识培训,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上水平提升。其中,深圳市还设立了“市长质量奖”。每年由该市市长向质量管理经营绩效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授予“市长质量奖”荣誉称号。从2006年起,该市还对获奖企业的奖励从每家50万元调高至300万元。

  第六,落实《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质量技术监督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名牌保护机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经营和服务活动、商品流通提供便利,构建一个集产品展示、打假治劣、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名牌保护平台,更好地促进名牌产品发展壮大。

  最后,积极推动区域品牌建设。该省许多产业集群聚集的区域,企业小而散的现象较为普遍,仅通过单一企业来进行品牌创建和培育困难极大,即使是品牌经营有一定基础的骨干企业,近期内实施国际品牌战略也是困难重重,难以形成与国际品牌抗衡的竞争力。为破解这个难题,增强“广东制造”竞争力,该省率先制定了区域品牌发展战略。通过产业集群将企业捆在一起,用统一标准规范镇、区内各企业,提升内在质量和经营水平,最终打造出既有名气又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知名品牌。目前,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诸如佛山陶瓷、顺德家电、南海铝材、古镇灯饰、龙江家具、虎门服装、狮岭皮具、盐步内衣、西樵纺织等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据统计,广东省现有100多个呈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实际生产能力在500亿~1000亿元的就有30多个。

名牌带动明显

  几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把名牌战略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以此促进全省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目前,名牌产品为打造广东省世界制造业基地,推动该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了该省产业竞争力,带动了该省经济发展。许多企业荣获名牌后,企业的销售额、利润尤其是出口量、出口额都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平均每家企业的销售额增加2~4成,有的甚至翻倍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品牌效应。 据统计,2005年,广东省147家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3亿元,占该省工业增加值的4%,对该省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拉动该省工业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二是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大中型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充分体现了在行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三是带动了该省外贸出口的增长。2005年,广东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出口总额达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高于同期该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出口总额达2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增速高于同期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四是带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发展。去年,广东省围绕创新型广东的建设,群策群力,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147家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200项,占该省的9.3%;实用新型专利2834项;外观专利7833项。2005年,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达3409件,居全国企事业单位的前列,其中90%是发明专利,专利产品产值占80%以上。

  五是名牌企业纳税额明显增加,带动了该省税收的增长。2005年,该省省级以上名牌企业共缴纳税金47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占全省的10.6%。其中,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缴纳税金2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占全省的5.6%。

区域发展增速

  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过程中,广东省各地和有关行业相继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企业。

  伴随名牌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名牌产品,名牌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明显,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迅速崛起,由此推动了一批产品协作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广东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以名牌企业为龙头,逐渐带动形成了深圳珠宝首饰、佛山陶瓷、阳江刀剪、中山灯饰等独具特色的区域特色经济,对促进行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业依托国内市场强劲需求,名牌产品大量涌现,成为国内制造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近年来,在10家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带动下,行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深圳市共有黄金首饰企业近900家,从业人员约10多万人,年生产加工总产值500多亿元,占全国市场的70%;黄金、钻石、铂金用量占上海交易所全年成交量的90%;国内市场销售额约占全国的1/3,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预计今年,深圳黄金珠宝首饰的生产加工总产值将达80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带动了山区经济协调发展。梅州市是广东东部的山区市,2005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数量占4%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对该市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0.12%,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2.8个百分点。

  韶关市是广东北部的山区市,2005年,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3%,其销售收入却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销售额的56.3%,占工业总产值的47.8%,占利税总额的56.9%,占出口额的82.7%。

从“大省”到“强省”

  面对骄人的业绩,广东通过分析,已清醒地认识到,广东虽是名牌大省,但却不是名牌强省,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现状,削弱了广东省名牌发展的后劲。

  一是名牌产品行业分布不均衡。广东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数量虽然居全国首位,但数量还比较少,产品普及面也比较窄,主要集中在轻工、家电、建材等领域。而服装、制鞋等某些传统优势行业,由于热衷于“为他人作嫁衣”的来料加工模式,出现了产量大、名牌少、利润低的尴尬现象,名牌产品的行业发展不均衡。

  二是名牌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该省中国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8个市。名牌企业分布的严重失衡,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巨大差距,不利于把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

  三是企业的品牌价值亟待提高。广东至今还没有历史悠久的国际著名品牌,冲刺世界名牌的企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著名品牌相比,差距仍不小。

  目前,在广东形成了以名牌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名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氛围。

  每一个名牌犹如一面旗帜,用名牌带动行业,增强企业、行业和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广东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核心。

作者:沈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