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广东省质量技监局把源头抓质量和铁腕抓质量作为全省质监工作坚定不移的方针,使全省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广东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7401亿元,占全省增加值的18%,对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5.7%,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2.76个百分点。名牌企业成为拉动广东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广东省2005年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报告》全面分析了广东省工业产品质量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国家监督抽查广东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后,广东产品质量水平再度提高。
国家监督抽查、省级监督检查和地方定期监督检查,全省产品合格率均高于国家监督抽查全国平均水平
2005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5.6%。其中,抽查广东省1558家企业的163类1712种产品,占全国抽查产品总量的13%,合格率为76.2%,略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
在受检的163类产品中,抽样合格率100%的有58类,占全省受检产品类别总数的35.5%;抽样合格率90%~99.9%的有14类,占8.5%;抽样合格率80%~89.9%的有27类,占16.5%;抽样合格率60%~79.9%的有29类,占17.7%;抽样合格率60%以下的有35类,占21.4%。
连续四年国家监督抽查,广东省产品合格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5年广东省质量技监局共监督抽查了75类5699批次产品,合格率为77.6%。其中,省定期监督检查2787批次产品,合格率为78.8%,省专项监督抽查2912批次产品,合格率为76.5%。
全年省级监督抽查广东省产品抽样合格率在80%~89.9%区间内的有21类产品,占抽查产品类别总数的28%;抽样合格率低于60%的有20类产品,占抽查产品总数的26.8%。
2005年,全省各地地方定期监督检验产品73335批次,平均合格率为85.4%。与2004年相比,监督检验批次增加了67.2%。
2005年国家监督抽查,广东省产品质量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小型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三资、国营、集体、外资独资企业产品质量状况较好,而私营及其他类型经济成分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三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以及通过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3C认证产品总体质量较好。
四是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抽样合格率明显高于未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抽样合格率。
五是农业投入品、日用化工品、消费类产品质量较稳定,而计量器具、纺织品、工业生产资料、化肥产品质量较差,合格率低于60%。
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名牌企业成为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因素
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总数均实现五连冠。
至2005年,广东共有16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365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8%和17.0%,均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位。
广东省165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365家质量免检企业获得名牌称号和免检资格后,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年度销售额平均增长28.7%,利润增长30.3%。
目前,名牌评价和免检制度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企业争创、政府重视、消费者信赖、社会认可的“金字招牌”,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规模龙头企业不断崛起,行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名牌评价和免检制度扶优扶强、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有效作用显著发挥。
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计量稳步推进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切入点,稳步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2005年广东省518家企业的1608个产品通过了采标认可。截至2005年底,广东省共有5110家企业的10838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广东省企业采标率与产品标准、标识备案率逐年上升,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一批规模大、基础好、质量优的企业已将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的计量管理、工艺过程检测和产品质量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计量总体状况与产品质量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广东省质量技监部门为帮助企业完善计量体系,开展了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工作。2005年全省通过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的企业111家,通过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的企业1796家,比2004年增加894家。全省获得“C”标志证书(指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保证能力评价)的企业有41家,累计达到104家,在全国排名第二。
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明显上升
截至2005年底,广东省共发放28类食品生产许可证3751份,获证企业3460家。获证产品数量较多的主要是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和饼干等产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通过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淘汰了一批不具备生产必备条件的作坊式企业,促进了食品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以酱油产品为例,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后,合格率从52.5%上升到90.9%,提高了38.4个百分点。
承压类特种设备产品制造、安装质量一次监检合格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无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事故
2005年全省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产品市场监督抽查9批,产品质量合格率100%;锅炉产品安装质量安全监检,一次监检合格率92.61%;压力容器产品安装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一次监检合格率96.54%。近三年广东省承压类特种设备产品制造、安装质量一次监督检验合格率基本稳定在较高水平。
目前,广东省承压类特种设备制造企业规模、产能、数量、装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规模小,发展慢,缺少龙头企业,与广东经济发展和特种设备使用需求极不相适应等问题。
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抽样合格率较低,显著拉低了全省产品抽样合格率水平
广东省名牌产品数量虽居全国前列,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少,一些传统优势产业缺乏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附加值低。2005年国家监督抽查全省产品平均合格率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说明广东省产品质量状况在全国尚未占明显优势。现行的一些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离精工制造、精品制造所要求的质量性能指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对环保、健康、安全、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考虑还较少,存在一定程度质量安全隐患。
2005年国家监督抽查和广东省监督检验全省小型企业产品5216批次,合格3483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66.8%,远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由于广东省小型企业产品在历次国家监督抽查中均占接受抽查企业总量的55%以上,严重影响广东省产品质量平均抽样合格率水平。2005年国家监督抽查广东省产品合格率虽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但广东省小型企业产品合格率仅65.1%,显著拉低了全省产品抽样合格率水平。
轻工类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但通常技术含量较低,投入生产资金少,小型企业居多数,因而产品质量水平波动性较大,2005年抽查这部分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主要是因为一些主要性能指标未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假冒伪劣问题比较突出
广东省区域性、行业性的假冒伪劣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部分企业质量意识及质量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产品质量问题仍比较严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食品、建材、农资等行业制假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仍然猖獗,大部分制假行为发生在监管薄弱的城乡接合部和乡镇。
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待加强
广东省质量技监局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标准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与时代发展相一致。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立项的需求更多地来自政府和标准化技术机构,而不是市场和企业。标准制定周期长,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速度不协调。中小民营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的法制意识。2005年被取消备案的食品企业标准,大多是中小民营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
二是中小民营企业对计量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广东省获得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和“C”标志评价的企业总量较多,但获得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中,流通领域的加油站有4000多家,占40%以上,工业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不到40%,其中国有企业和能源物料消耗量大的企业相对较好,中小民营企业对计量工作普遍不够重视,主动申办确认和评价的仍不多。在多数中小民营工业企业中,计量检测手段落后、设备陈旧、计量器具配备不合理的情况屡见不鲜。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支持。比如在企业的能源、物耗管理方面,国家缺乏量化计量指标,没有强制性法律和技术法规,对企业能源、物耗的计量监督管理缺乏力度。
三是质量管理工作,涉及技术手段、工艺流程、信用建设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许多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的思想认识不足,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检验制度执行不严,满足于粗放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管理方法有待加强,尤其是传统产品生产企业,由于其从业门槛偏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素质不高,一线生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质量管理基础薄弱,质量保证能力较差。
全面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紧紧抓住名牌培育、评价和发挥带动作用三个主要环节
广东省质量技监局选择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重点培植,引导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要求,加快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名牌龙头企业争创世界名牌。进一步完善省名牌产品评价体系,建立过程监督和复议制度,增加评价工作的透明度。着力发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创建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在行业、产业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