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实施技术壁垒队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仍是实施技术壁垒的主体,但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壁垒的引进与实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也逐步加强。自1999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TBT通报数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自由贸易协定成为新的保护方式。近年来,地区性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它使贸易保护从国家保护转向力量更加强大的集体保护,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对区外国家的歧视形成了事实上的贸易壁垒,今后这种增长趋势仍会继续保持。如匈牙利等10个新成员国在加入欧盟前,中东欧10国的技术壁垒措施较为宽松,入盟后,欧盟严厉的技术壁垒措施会自动适用于新成员国,这使产品输入欧盟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跨越技术壁垒的策略选择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和日益强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去应对。
一、建立和完善技术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成功应对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并利用相关的信息,而这又有赖于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政府协调、市场引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技术机构支撑的技术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将技术壁垒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企业,并根据情况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策。
二、坚持以技术创新跨越技术壁垒。技术壁垒的根源是国家间的技术差异,应对技术壁垒的关键是消除技术差异,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因此,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把发展高新技术和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在产品的“专、特、新、精”上做文章,争取在我国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领域取得突破。
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条件和处理国际纠纷的重要基础。从长远看,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跨越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政府应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抓紧制定我国有优势、有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尤其要加快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标准的制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机构或体系,将我们的合理要求包括我国先进的、具有优势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中去。促使企业把生产和出口的各个环节纳入国际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坚持走外贸可持续发展之路。走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攻克各种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之一。我国政府应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财政、信贷、税收等给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而对给环保带来严重影响、出口高污染的产品征收较高的税金,促使企业把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推行ISO14000体系认证,推进清洁生产,建立健全有效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体系,从生产源头上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五、建立双边或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建立双边或区域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也是攻克技术壁垒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要在战略性领域与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较多的国家建立双边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为我国出口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六、加快构建国内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我国应参照国际通用做法,抓紧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实际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合理有效保护国内市场和有潜在竞争优势的民族工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新化学品法规,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海外废弃材料出口商申请登记规定,国家认监委发布的中国强制性认证(CCC)标志有关质量和安全认证,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强制性无线加密WAPI标准和电信设备、化妆品、医药品、医疗设备的重复检测标准,农业部发布的生物技术安全、检测和标签的法规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这些措施对我国市场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贸易中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将更加复杂,同时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技术测试与检验检疫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一些国家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国际贸易限制甚至贸易歧视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系列因素将使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长期存在并不断升级,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行业和企业都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降到最低点,确保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