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零缺陷”
克劳士比,1926年6月18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惠灵市(Wheeling)。他曾参与二次大战和朝鲜战争,其间一度在一所医疗学校待过。
克劳士比的职业生涯始于一条生产线的品管工作,当时他曾尝试多种方法向主管说明他的理念:“预防更胜于救火”。
他先后任职于克罗斯莱公司(1952年)、马丁玛瑞塔公司(1957年至1965年)、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1965年至1979 年)等。在克罗斯莱的时候,他对与质量相关的知识努力学习不遗余力,几乎遍读当时所有的质量书籍,并且加入美国质量学会成为会员。
在担任马丁玛瑞塔的质量经理时,克劳士比提出“零缺陷”(Zero Defects)的观念与计划,并因此于1964年获得美国国防部的奖章。从此,他开始了一生致力于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推广工作。
1979年他在佛罗里达创立了克劳士比学院(PCA)和克劳士比质量学院,并在其后的十年时间里把它发展成为一家在世界 32 个国家用16 余种语言授课、全球最大的上市质量管理与教育机构。IBM是PCA的第一个客户。
几乎每天都有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成群结队蜂拥而至,接受训练。因为他所倡导的质量改善方法经过世界上成千上万优秀企业的验证,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今在全球的20余个国家都成立有质量学院(Quality College)。
克劳士比于2001年8月18日在北卡罗来纳州高地市家中病逝,享年75岁。
写故事的质量人
好莱坞流行这样的话:制片商都愿意给斯皮尔伯格投资,因为他的名字就等于畅销;同样,出版商们都愿意出克劳士比的书,因为他的名字就等于畅销。
他涉猎广泛,知识丰富,一生共写了近 20 本书 ,包括《 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 》、《 零缺陷:神话与现实 》等13本畅销书。他还写了几千篇文章,十几本教材和电影角本,录制过大量的磁带。
克劳士比的书生动有趣,充满活生生的“虚构的故事”,可读性很强;不过,这些故事绝非子虚乌有,而是根据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加工而成。正如克劳士比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发现用个案研讨的方式来解释一个观念,读者比较容易消化。所有这些著作的写作,都是为了帮助那些经营各类组织的人们了解:质量管理是制度、教育和实证的结果,它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可靠性的技术关系不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书籍可以使人们认识到质量的一切就是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否则就会痛苦地失去市场和工作。”
身后余香
除了“零缺陷”,品质和品牌是克劳士比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精神财富。品质是企业创建的基础和满足客户需要的功能利益,品牌是符合客户需要的精神利益。品质运作的是实物资产,品牌运作的是心灵资产。
克劳士比主张对品质的完整关注,使我们看到组织的大画面。他说:“质量是组织的骨骼,财务是组织的血液,而关系是组织的灵魂。”他前瞻性地提出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可信赖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在财务、质量和关系三个方面达到平衡的永续成功的组织,我们不能不赞叹其先进性。
克劳士比对于品质和品牌的高屋建瓴的观点,也为我们打造卓越品牌提供了“水源”。在他看来,卓越品牌,一定是高品质的品牌,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而不是金玉其外的和昙花一现的品牌。而高品质的品牌,是商业诚信的结晶,是对客户期望的创新满足和持续满足。一个强势品牌必然要以卓越品质作为基础,全球最优秀的品牌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