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干一行精一行的“专业人”
“检验检疫是靠技术服务,高科技支撑的执法部门,不懂业务可不行。”“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杨志明平时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成了他埋头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行动指南,更是他在最关键时刻能够冲在第一线的力量所在……
杨志明是1986年10月从部队连指导员岗位上转业到沈阳商检局工作的。那一年他才30岁出头,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不仅相貌英俊而且军人气质极浓。他到局里报到的第一天就对处里的同志明确表示:“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时任轻纺处处长的丁令海问杨志明:“你有没有信心把工作干好 ?”杨志明当即表态:“我是一名军人,在部队崇尚的是‘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请处长放心,我一定会把工作干好!”对于军人来说,承诺就是用整个生命践行的誓言。从31岁走入“国门卫士”行列,到55岁去世,在杨志明这25年岁月里,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成了他一生的追求。清晨,同事们常常见他一个人早早来到办公室,借了如山的专业书籍,像小学生一样,一页一页地学,一字一句地记;午间,别人都在休息,杨志明却投入全部精力翻阅数以万计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直到熟记在心,如数家珍;夜晚,妻子常常见他一个人挑灯苦读,接近痴迷。那是一年冬天的深夜,妻子张丽娜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一点多钟了。老杨一个人披着外衣,在灯光下入神地阅读着什么。妻子走到小桌旁,桌子上堆着各国关于检验检疫业务的厚厚资料:日本的《肯定列表》、欧盟的《普惠制》规则、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推出的“绿色健康环保技术法规”。韩国关于“鳗鱼出口”的过严“标准”;加拿大关于“柑橘农药残留的指标”高达90多项;美国对于“苹果及其产品农残要求”也超过了102项……妻子几乎愣住了,这么多的书籍和资料,看到天亮也学不完呀?于是,她拉闭了台灯,催促道:“志明啊,早点睡吧,你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呀。”没成想,老杨当时就急了:“我一个转业兵,不学好业务怎么能干好检验检疫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志明业务学习几十年如一日,靠着一股子常人难以理解的拼劲、钻劲、刻苦劲,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很快就成了处里的业务骨干和业务标兵。
2001年,美国“9·11”事件让整个世界震惊。恐怖分子通过邮寄邮件制造炭疽疫情,特别是针对美国驻各国使领馆的恐怖袭击案件明显增多。一时间,国际“邮寄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邮寄物”的检验检疫也成了非常敏感、非常危险的一项工作。那个时期,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曾收到了300多封疑似炭疽的信件。人们谈“疽”色变,仿佛成了“惊弓之鸟”。关键时刻,刚被调入动植检处负责邮件检验工作的老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疫情零距离“作战”。他严格细致地排查每一个可疑的邮件,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白色“瘟疫 ”面前,他一件一件地分拣、打包,然后火速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当检验检疫卫士们在第一时间把报告交给领事馆时,美国领事馆的官员们睁大惊奇的眼睛,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道:“中国的检验官了不起!”
2006年,沈阳市承办了国际园艺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杨志明所负责的动植物检疫工作压力倍增。局领导调集各路精兵强将,杨志明成了其中的一员,又一次冲锋陷阵在第一线。他和战友们吃住在园区,不分昼夜,连续苦战6个月,在检验监管中收集植物标本18目、74科、309种,检出入境有害生物和植物144种,有效地防止了疫病疫情的传播,圆满地完成了“世园会”动植物检验检疫任务。沈阳检验检疫局因此荣获了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世园会”特别贡献奖。
第五章
大爱无痕的“有情人”
道是“无情”却有情。杨志明在工作中铁面无私,在生活中清廉自律,给人印象似乎过于“无情”。然而,当他去世后,面对压在箱底的奖状、奖章和证书,父亲、儿子、妻子和亲人们追忆他的往事,字字句句都充满着理解和动情……。
2006年的冬天,杨志明的妻子张丽娜下岗了。那时候,家里全靠她和丈夫两个人的工资来支撑,儿子杨潇还没找到工作,一家5口的生活有些捉襟见肘。如今,自己又下岗了,千斤重担只靠丈夫一个人承担,张丽娜心急如焚。深夜时分,妻子见老杨在灯下看书,便坐在丈夫身边,几次欲言又止。老杨问妻子:“怎么了?有事吗?”妻子眼里泛起泪光,她望着丈夫关切的目光,鼓起勇气提出:“你分管那么多企业,能不能帮我找点活干?”话刚出口,杨志明已经变得严肃起来:“我是检验员,代表国家去执法,你让我咋张这个嘴?再说,你要是到了企业,让我怎么工作?”丈夫不假思索的拒绝,曾让妻子想不通,甚至有些“埋怨”。
2005年春天,儿子杨潇从国外留学回来,面临着就业难题。儿子东奔西跑地四处找工作,让当母亲的张丽娜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那一次,她又劝丈夫“能不能通过关系为儿子找份工作?”老杨也是这样板着脸说:“亏你想得出来!我把自己的孩子弄到企业,我以后还怎么工作?你就让他自己去闯吧,受点委屈对孩子有好处。”70多岁的老父亲心疼孙子,家里人一起吃晚饭,老杨正在往父亲碗里夹菜,老人对儿子说:“你怎么就不能到你分管的企业里说一说,给孩子找一份稳定点的工作呢?”志明仍然态度坚决,说啥也不肯答应。当时老父亲真的很生气,放下筷子就离开了饭桌……。
2007年8月6日上午,杨志明的老母亲因病去世。老人去世前,直愣愣地睁着双眼,嘴里反复叨念着儿子的名字……杨志明是孝子,在母亲病重住院的日子里,他让妻子白天护理,自己则夜夜守候在母亲身边。在那半年多时间里,老杨每天穿梭于单位和医院之间,整个人瘦了好几圈。在母亲去世前的头一天晚上,老人还拉着儿子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那伤感的目光,那依恋的眼神,那不舍的叹息,让陪在床前的儿媳至今不能忘怀。杨志明夫妇读懂了病危老人的心情,一直守护在母亲的病榻旁,分分秒秒,寸步不离……
8月6日凌晨,母亲似乎平静下来,她断断续续地对儿子说:“天亮了……你一定要来……陪我……我……和你说点事……”志明不住地点头,母亲才安静地睡着了。就在那时,杨志明突然接到电话:“沈阳车站有一批进口宝马汽车散件需要集装箱卫生检验检疫。卫检处人手少,杨工能不能去救个急?”老杨望着病危的母亲,又看了看守在病榻旁的姐姐和姐夫,他第一次在工作面前显出几分犹豫。迟疑了几秒钟,他还是放下电话,赶到了检验现场。那一天,杨志明焦急地一箱一箱地开验,一分一秒地抢时间。尽管累得满头大汗,却一连几个小时也不休息。开始,大家不知是怎么回事,当码头经理告诉老杨“叫你赶快回家”时,杨志明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头也没抬,一个人低着头自言自语地答道:“马上就完事了,马上就完事了……”现场检验刚一结束,杨志明就一路狂奔冲到病房,老母亲已经睁着眼睛咽气了。那一刻,泪流满面的杨志明跪伏在母亲的遗体旁,哭得撕心裂肺。
儿子待业,妻子下岗,母亲去世……杨志明视工作如生命,待事业胜亲人的这些往事,曾经不被亲人们所理解;曾经成为他做父亲、丈夫、儿子心中的一个“死结”;也曾经因此让他的性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古语中“忠孝不能两全”,在杨志明身上似乎得到了验证;“我手中的权力永远不属于我个人”,也在杨志明身上证明了“忠诚”二字的千斤重负。
2010年10月13日下午5点25分,杨志明的遗体被送回沈阳。当亲人们见到老杨的遗容时,张丽娜哭着晕倒在沈阳检验检疫局人事处处长孙婧的怀里。已经26岁的儿子很懂事,他打开棂罩,轻轻抬起父亲的遗体,慢慢用酒精为父亲擦洗着身体……还是那张严肃的面容,还是儿子心目中那座“山”一般的坚强臂膀,此时却如此清瘦、如此冰冷……杨潇也曾因为自己找工作的事“怨”过父亲,也曾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自己和家人那么无情?可当父亲用那隐隐歉疚的目光久久注视着儿子时,当父亲一次次拍着儿子的肩膀说“抱歉”时,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的那种“无奈”与真情。想到这些,杨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任泪水一滴接一滴地滴落在父亲苍白的脸颊上。
2010年10月15日黄昏,杨志明的老父亲才得知了儿子去世的消息。年近80岁的老人望着儿子的遗像不住地问:“他不是出差了吗?他怎么会回不来了呢?”家人们围在老人身旁,不知怎样来安慰老人耄耋之年的丧子之痛。最后,老人瘫倒在床边,指着儿子的遗像说:“我的傻儿子啊,我的傻儿子……”谁也不知此时此刻老人是清醒还是糊涂,也许是又想起了儿子少年插队时,数九寒冬在水利工地上,重活脏活抢着干,一路小跑冲在前的情景……老人曾经骄傲地对家人说:“我的傻儿子呀,那一年冬天,在昌图县头道公社插队,可能干啦,村子的喇叭广播常常表扬他!”也许老人早已理解了儿子,为什么在“拒绝给孙子安排工作”以后,每天早早起床,踏着晨光去早市,为老父亲买新鲜的热豆浆喝……过了很多天以后,每当有人提起“老人最爱喝甜豆浆……”时,杨志明的父亲都会突然失声痛哭着说:“我的傻儿子啊,他怎么会回不来了呢?”
张丽娜在收拾杨志明的遗物时,见到丈夫有那么多奖状、奖章都压在箱底。学生时代,杨志明学雷锋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帮助一对老人的事迹,还在《辽宁日报》做过报道。他当兵入伍后,年年立功受奖,从班长、排长当上了连指导员,是同年入伍兵中,入党最早,提干最早的年轻人。在检验检疫局,他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辽宁检验检疫系统和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沈阳口岸系统通关工作“十佳个人”光荣称号……望着丈夫的这些遗物,妻子终于明白了,志明为什么对自己那么严格?为什么对家人那么自律?为什么在自己生病住院时,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怀里揣着热腾腾的饭菜,气喘吁吁地跑到医院给妻子送来盒饭?为什么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早晨,还陪着妻子一起去早市,买了那么多蔬菜和食品?曾经,当妻子流着泪问丈夫:“难道我们就没有你的工作重要?”杨志明一遍又一遍地回答说:“你们最重要,是亲人让我干事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啊!”老杨的话是歉疚?是补偿?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痕大爱?那一刻,妻子、儿子和父亲从心里理解了杨志明这份深深的情感!
第六章
淡泊名利的“大好人”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杨志明去世后,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大好人”。
杨志明在沈阳检验检疫局工作了25年,这期间他调动过五六个工作部门,是沈阳局工作岗位交流最多,调动最频繁的老检验员。有人说,“杨志明业务强”,也有人说,“杨志明太老实”。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了25年,像“一块砖”放在哪儿都绝对放心;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都能闪闪发光。这就是“大好人”的标准,这也是“大好人”的难能可贵之处。曾经有人提出质疑:这么能干的一个“大好人”,为什么55岁时还只是一个主任科员?
沈阳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李英超科长的一段话,作出了最好的答案:“杨志明对名利看得很淡,但并不代表他的工作不积极向上。他心态阳光,是个不求索取的好干部。他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事儿给别人添麻烦,也不会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李英超举了一个例子:2001年,沈阳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拿出一个科长的职位竞争上岗,当时局里定的条件是:原则上年龄在45岁以下。当时杨志明刚满46岁。后来,组织上考虑到杨志明所做的特殊贡献,特地在竞争条件中加注了: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可适度放宽年龄。李英超和许多同事都高兴地跑来告诉杨志明:“你是最佳人选!”“你有明显优势!”“你应该报名参加竞聘!”。杨志明笑着摇了摇头,十分平静地说:“我岁数大了,应该给年轻人多留些机会。”就这么朴实而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杨志明对名利地位的淡然态度。新科长上任后,杨志明作为科里资格最老的工作人员,时时处处带头支持新科长的工作,成了新科长最得力的助手。
杨志明调到卫生食品监管处之后,处长邵明阳讲了这样一段“插曲”:大家年年都推评老杨当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可他偏偏一次次推让。在老杨眼里,年轻人的进步更重要。他常说:“年轻人有了进步,我们老同志看在眼里乐在心上。”谁知,久而久之,老杨的“推让”却成了处长的“压力”。有一天,一个和杨志明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同事气呼呼地来找邵明阳,质问道:“杨志明原来在我们那儿每次都能评上优秀,怎么到了你们处里每次都没有人家呀?你们是不是欺负人家老实?”邵明阳听了这话一肚子委屈,可他又怎么才能说清楚呢?处里每次评选先进工作者,杨志明都名列其中,可每一次他都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杨志明面对荣誉态度淡然,他说:“岗位变动是工作的需要,职务晋升是组织上的考虑,干好检验工作才是我这个检验员的天职。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最高的荣誉,也是最高的职务。”
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个人的觉悟又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杨志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索取,活出了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生境界。
尾声
一首生命的歌
2011年除夕之夜,华灯初上,万家灯火。在沈阳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晚上7点30分,一段关于杨志明感人事迹的电视片吸引了千家万户,杨志明被评为“感动沈阳”的十大先进人物候选人之一;还被沈阳市直属机关党委评为全市“百名奉献标兵”。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动情地讲述了杨志明的事迹……
2010年10月27日,沈阳检验检疫局党组做出了关于开展向杨志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0年11月,辽宁检验检疫局局长崔茂森在全省视频大会上提出“在共产党员五带头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学身边人、学身边事,弘扬正气、弘扬先进……”
2010年11月19日,辽宁检验检疫局党组正式向辽宁检验检疫系统做出了“开展向杨志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0年12月7日,杨志明事迹宣讲会,开始在辽宁检验检疫系统宣讲。
2011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创先争优”办公室负责人带队深入沈阳,了解杨志明的先进事迹。
杨志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一首歌,一首生命的歌……
一个人远去了
一个叫杨志明的质检人远去了
他用生命擦亮了头上的检徽
他用热血点燃了肩上的蓝盾
不要说人生短暂
不要说事业平凡
无私让短暂的人生变成永恒
是奉献让平凡的事业熠熠生辉
一个人远去了
一个叫杨志明的质检人远去了
他用热血点燃了头上的检徽
他用生命擦亮了肩上的蓝盾
不要说英雄孤寂
不要说忠诚一曲
在英雄走过的路上是千千万万国门之恋
在忠诚的乐章里是一曲曲悠扬的质检之歌……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感言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带头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地为职工群众服好务。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党委书记 刘 欣
学做杨善洲这样的人。一是要不断提升道德质量。二是要不断提升作风质量。三是要不断提升勤政的质量。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质量强国的任务对质检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中国质量搞上去,这是我们质检人的第一要务。质量强国是大事,质量安全是急事。在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坚持技术监督,更需要法制监督、社会监督、文化监督、市场监督、道德监督和舆论监督。这是抓质量大事,更是创新之事,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事。
——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主任 张明
作为一名质检人,我们就是要像杨善洲一样,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和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感,为提高中国产品质量水平不懈努力。杨善洲同志的一生用“建粮仓”和“变绿洲”来为群众做实事,那么我们就要用严格监管、监管到位来为群众着想。质检工作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完善、法制的健全、标准的严格、认证的有效、执法的加强,为促进科学发展和推动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国家认监委注册部副主任 刘先德
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我决心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中创先争优,在促进特检院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中创先争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创先争优,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先争优,在立足本职岗位、争当模范、建功立业上创先争优。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 郭元亮
坦率地说,我们的党风政风还存在一些不能令百姓满意的问题,一小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不仅不为百姓排忧解难,反而肆意损害百姓利益。建议以组织全党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作为开端,组织全党,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实际掀起一个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潮,以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有更大的改观。
——退休干部 叶祥清
报国福民蓑笠官,草鞋书记美名传。
恩泽一方乾川秀,魂播神州照人寰!
廉洁公道无私念,高风亮节坦胸怀。
身家清贫最富有,万众洒泪忆风范!
终生不悔乐奉献,林海深处笑泉台。
瘦身弱体参天树,夕阳余晖满青山!
——退休干部 李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