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记沈阳检验检疫局优秀共产党员杨志明(上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食品安全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时,一位普通的进出口食品检验员英年早逝于他的工作岗位。在他生活的那座北方城市的老百姓中,在他曾经执法服务的诸多食品生产企业里,在全国质检系统干部职工中所引起的巨大反响、震动和追思……令人想到这样一句格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质检则以忠诚为己任。”

  ——题记

  序

  立在老百姓心中的丰碑

  那一天“五女山”晨雾弥漫,一个叫杨志明的检验员在食品企业检验时,大面积心肌梗塞停止了呼吸。数以百计的工人自动聚集厂区,戴上白手套为他抬棂,数以千计的农户纷纷赶来为他送行……深山小镇被从未有过的悲哀笼罩着。

  2010年10月13日凌晨,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小镇晨雾弥漫。县财政招待所的一间小屋亮起了灯光。沈阳检验检疫局卫生食品检验处副处长孙晓斌和检验员杨志明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到五女山利地食品公司去复查卫生注册工作。孙晓斌是位只有40多岁的年轻人,而杨志明已年过半百。

  “志明,昨天睡得好吗?”当孙晓斌关切地问杨志明时,老杨已经早早起床,正往布袋里装厚厚的材料,他笑笑说:“还好。”又继续埋头整理资料。

  晓斌知道,10月12日上午,老杨一大早就到沈阳天江老龙口酒业公司去查验新酒的质量标准去了。从抽样送检,到库房查验,从监管记录到化验室检测,老杨马不停蹄地忙着……这些日子,因为处里另一名检验员被抽调到上海世博会工作,本来就人手紧缺的食品处更是人人忙得团团转。作为老同志,志明更是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四个人的工作;中午,老杨草草吃了一口饭;下午,又历经6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从沈阳赶到桓仁;深夜,已经接近23点了,老杨还在灯下与晓斌核对卫生注册的有关细节:厂区环境、原料辅料加工、生产车间、洗手间、更衣室、原料库存、水质卫生控制、质量体系等11项内容、几百个指标……那一天,晓斌和老杨很晚很晚才拖着疲倦入睡。

  第二天清晨7点45分,孙晓斌和杨志明来到了食品公司二楼,当孙晓斌忙于会议室验证讲解扩音屏幕布线时,不知什么时候,杨志明把手里的布袋放在一张小桌上后走了出去。大约有半个小时,利地食品厂李厂长急匆匆走进来对晓斌说:“杨工身体不舒服,他在高经理办公室躺一会儿。”孙晓斌觉得有点异常:“自己和杨工一起工作了许多年,他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啊。”在晓斌的记忆里,老杨这个当过兵的硬汉,吃苦耐劳已成为他的本能,再苦再累他也从不吱声,更不要说“倒”在工作现场。晓斌紧随李厂长来到高经理的办公室,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散发着浓浓的药味,老杨卧倒在一张小床上,手里还紧紧攥着几粒“速效救心丸”。两个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们大声地叫着:“杨工……杨工……你怎么了?”杨志明久久才微微睁开双眼,翕动着双唇,缓缓说了一句:“我……好累……”话音未落,脸色苍白的老杨一阵抽搐,无力地闭上了眼睛。

  当120急救车急速驶来时,虽经6名医护人员和心脏病专家全力抢救,还是在8点35分,心脏停止了跳动……

  噩耗传出,短短几分钟,利地食品公司的上百名职工就纷纷聚集在办公楼门外。当利地食品公司总经理高明阳闻讯赶回工厂时,他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工人们有的掩面流泪,有的深深叹息,还有不少女工失声痛哭。远处邻江而居的农户,进出山凹里的乡亲们,自发地向五女山食品公司赶来。杨志明的遗体被大家轻轻放入企业买来的灵柩里,人们把自家的五谷杂粮也撒进了灵柩,农户们更是按照五女山的风俗买来手工绣花的小枕头枕在志明的头下,用金黄色的善单盖在他的身上……那么多的父老乡亲围在杨志明的遗体旁,久久不肯离去;那么多的企业职工,在秋风中缓缓抬起灵柩,从公司一直把老杨送到开往沈阳的灵车上。

  灵车远行,陌生人投来诧异的目光:逝者是什么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老百姓为他流泪?为他送行?好像整个五女山都在为他哭泣,那条湍急流淌的珲江水也好像为他停住了东去的脚步!

  杨志明,一个平凡的检验检疫干部,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什么力量在老百姓心中筑起这样一座情感的丰碑!

  第一章

  乡亲致富的“领路人”

  载着杨志明遗体的灵车远去了,一位叫李春龙的年轻人随车奔跑起来。当他望着灵车渐渐消逝时,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在后来的记者采访中,这位朴实的山村农民再一次含着泪水,讲述起杨志明帮他一家人走出贫困、盖起3间大瓦房的往事……

  2007年,桓仁县华来镇二户来村农民李春龙只有36岁,家里妻儿老小五口人全靠他一个壮劳力。那时候,李春龙不知道什么是检验检疫?也不知道什么是质检?乡亲们只知道,那些身穿制服、头戴大盖帽的人是国家执法人员。杨志明是那一年春天在李春龙家的农田地头与他相识的。李春龙自从成为利地食品公司的出口基地农户以后,他就由种玉米改种大白菜,村里的其他农户也大都开始种大白菜。几年下来,李春龙发现自家种的大白菜收成只有其他农户的1/3。那天他见身穿制服的杨工出现在田间地头检查基地农户的白菜质量,便忍不住上前询问:“检官,俺家的产量怎么上不去啊?”老杨听他叫自己“检官”忍不住笑了,拉起李春龙就说:“走,到你家田里看看去。”就在李春龙家的田头,杨志明发现了大白菜减产的“隐患”。他问李春龙:“你是不是用的含氯的复合肥啊?”李春龙点点头:“俺村里种田用这种肥好多年了呀!”杨志明又是一笑说:“大白菜和种玉米不同,每一种植物对养分、水质、阳光、肥料的要求都不一样,就像人吃饭,一个人一个口味。种大白菜最好用含硫基的复合肥。”杨志明指着编织袋上的蓝色标志说:“你看,那上面都标明了什么是含氯剂制的,什么是含硫剂制的,这一字之差可天壤之别呀!”在后来的日子里,杨志明隔三差五主动来到李春龙家,从选种到施肥,从农药残留到白菜杀虫……一个讲得头头是道,一个听得津津有味。杨志明还带着乡亲们到沈阳农业大学去选优质种子,手把手教大家怎样识别伪劣种子……春天那茬大白菜,李春龙家每亩地只收成了3000多公斤,到了秋天那茬,他家地里的大白菜竟然翻了一番,达到6000公斤。白菜丰收了,杨志明教他种的萝卜、大蒜、洋葱也都一茬接一茬地喜获丰收。李春龙的老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乐开了花,老人背着手沿着自家田头远远望去;杨志明给农户讲课时的熟悉身影,传授科学知识时的亲切话语,他在田里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至今依稀还在……让人感动,让人心酸,让人难忘。难怪听到杨工去世的消息后,老人家含着眼泪对儿子说:“他咋‘冷不丁’(指突然)就走了呢?”

  传授科技知识让百姓致富,传授法律法规让百姓受益,杨志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十里八村的农户们懂得了什么是农药残留,懂得了选种识劣,懂得了农户也要讲质量、讲信誉、讲品牌、讲人格、讲品德……华来镇二户来村的乡亲们,也是从杨志明身上懂得了检验检疫人、质检人的优秀品德和执政为民的朴素道理,懂得了种田人也得长大学问。村里人算过一笔账,杨志明和他所在的沈阳检验检疫局的干部职工,从女局长于凤琴第一个亲自来桓仁讲检验检疫知识,到杨志明像于局长那样,一茬接一茬地办培训班,为农户们引入科学种田的知识,引入进出口贸易规则,引入洋葱、大蒜的种植技术……短短几年,村里每亩地经济收入就由过去的五六百元,到现在每亩地三四千元。

  2010年9月韩国出现“大白菜风波”,对白菜需求量猛增。10月8日,一家企业报检了6批泡菜,其中单批出口量最大的一批重264吨、货值20多万美元。为了不误商机,杨志明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跑了几百里路来到企业,他提出采取“一厂一策”的特殊监管模式,缩短检验时限,架设“绿色通道”,保证每一批大白菜都能够安全、顺畅地出口。杨志明从此成了企业的“名人”,他能够“点石成金”,让大白菜变成“金白菜”。

  “五女山”曾有过许多传说,都是一代又一代桓仁老百姓对那些造福百姓的历史人物的传颂。如今,在“五女山”杨志明和沈阳检验检疫人的事迹也在广为流传。

  第二章

  严格执法的“铁面人”

  在五女山利地食品公司一段泡菜生产车间“下水管”必须维修的“小事”,一次“老鼠药”不能撒在食品车间的“上访”……还有一件杨志明给“康师傅”食品企业送罚单的往事……人们从老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中,看到了这个军人出身的“铁面人”的热血与忠诚。

  五女山利地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珲江中游,是一家与韩国合资的韩国泡菜生产企业。步入厂区大门绿树成荫,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在厂区里,卫生标准、生产守则、工人操作流程随处可见。在生产加工车间入口处,工人必须换上白色的工作制服,鞋、手套、口罩等都十分严格洁净。走过现代化的酒精消毒喷液装置、人体卫生空气杀菌装置和全封闭车间里的消毒卫生池……这家企业的食品生产安全已达到国际化标准。李厂长是一位朝鲜族干部,他颇带伤感的告诉记者:“厂区、生产车间里的几十项卫生监测,十几处卫生消毒杀菌设施,上百条卫生标准的制定都是在杨工建议、传授、督促、检查后完善和健全起来的。在厂区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杨志明的足迹。”

  在生产车间附近的一处下水管旁,李厂长和高经理讲起当年遭到杨工严肃批评的一件“小事”:两年前的一个夏天,杨工来车间检查泡菜卫生标准,他发现有一处下水管的出口堵塞了,而且有了斑锈。于是他告诉车间负责人:“这个下水管必须及时维修,流水不腐,长期堵塞必然会影响卫生标准。”车间负责人觉得是“小事”,过了好几个月也没修。杨工再一次来到企业时,他坚持要去复查那段下水管。杨工立在那段堵塞的下水管旁,双眉紧蹙,工人们慌忙解释说:“下次一定维修。”陪同杨工的李厂长也觉得事态有些严重,估计杨工肯定会“发火”或下达“处罚通知单”。然而,出乎他们意外的是,杨工弯下腰,让工人找来工具,严肃地说道:“食品卫生人命关天,一秒钟也不能再耽误了,马上修。”高经理回忆说:“那天杨工仅仅用了20分钟就把那段看似‘小事’的下水管修好了,而且一遍又一遍冲刷清洗。尽管他没有发脾气,可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无地自容。”还有一次,杨工来企业检查原料中的“红辣椒粉”,当他得知这些“红辣椒粉”的采购合同上明确标明了:“发现‘苏丹红’要加倍索赔并严厉处罚”时,杨志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高经理说:“你们可是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啊,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

  国际规则、出口标准、食品安全……对于杨志明提出的这些措施,不仅企业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当地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为了全县“灭鼠除害”活动,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家家户户买“灭鼠药”,角角落落撒“灭鼠药”。当然,食品厂也不能例外。当爱委会“命令”高经理买灭鼠药并按要求撒入生产车间时,企业领导为难了。在食品生产车间卫生环境标准中,检验检疫有明确规定,“鼠药绝对不能混入全封闭的食品加工车间”。高经理突然想到了杨工,人家是代表国家来的检验检疫干部,杨工知识丰富,法律法规熟知,在县里干部心目中备受敬重,又有亲和力。于是高经理找到了杨工。杨志明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这次“上访”任务。当天下午他就来到了县政府。爱委会有关负责干部接待了老杨,杨工掰着手指慢条斯理讲起了国家规定、行业标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爱委会的同志连连点头,同意了杨工的意见。

  其实,在依法行政方面,沈阳检验检疫局卫生食品处的很多“难题”,都往往派杨工去办,而每一次他都迎难而上,很快就会春风化雨。1997年10月,台湾“康师傅”食品公司未经报检就进口了两台锅炉,沈阳检验检疫局几次开出罚单,企业就是顶着不办。一面是检验检疫法规,一面是辽宁省及全国都小有名气的进出口企业。怎么办?时任局领导态度坚决:“未经检验就是非法使用”。姜局长想到了杨志明,老杨当过部队指导员,会做思想工作,人缘好,脾气好,又熟知法律法规,深受企业欢迎。本来这件事与杨志明无关,但军人的本色让他毫无怨言地带着两名年轻人去了康师傅公司,杨志明待人态度诚恳,捍卫法律法规又语气坚定,也不知他说了些什么,使“难题”很快迎刃而解:“康师傅”老板认罚了。还有一次,杨志明被抽调到一家企业去查处其家具违法案件。那家企业负责人得知老杨家正在装修,就把老杨拉到角落里商议:“只要‘放一马’你家装修的木材我全包。”老杨一听,感到对方在侮辱自己的人格,不仅当场拒绝其“好意”,而且立即下达了“处罚单”。

  严谨、严肃、严格、严厉……杨志明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对食品安全 “人命关天”的责任意识,对质量执法的铁面无私,让许多企业负责人终生受益、刻骨铭心。

  第三章

  清廉自律的“本分人”

  2010年10月21日10点,沈阳市回龙岗公墓外的广场,人们拉起一条蓝色长幅“杨志明一路走好!”。公墓礼堂内,哀乐声声,杨志明的遗像前,300多人从各地赶来参加告别仪式。一向性格开朗、待人乐观的沈阳检验检疫局局长于凤琴含着泪水说起了杨志明:“他从不向组织提一点个人要求,从不给领导、同事、企业添麻烦。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杨志明身上最可贵之处。”杨志明的追悼会上:哀乐声中,一个陌生人匆匆赶来,他轻轻走到志明的遗体前,深深鞠了一躬,哭着喃喃自语:“杨工啊,我还欠你一顿饭呢,看来我一辈子都补不上了。”这位40多岁的东北大汉,正是沈阳玉液酒厂经理王克杰。他是闻讯赶来为杨工送行的企业领导人之一。说起杨志明,厂长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杨工每次到酒厂做检验工作,都是和工人一起在食堂里吃盒饭,我见他那么辛苦,心里过意不去,几次拉他到附近饭店改善一下,都被杨工婉言拒绝了。有一天,我执意宴请杨工,他笑着对我说:‘这样吧,等过一阵子不忙时,好好聚一聚。’就这样,杨工每次来酒厂总是忙得团团转,这顿饭一拖就是好几年。如今杨工突然走了,这一顿饭……唉……”王克杰哽咽了……不吃企业宴请,不住宾馆住招待所,不乘小车乘大巴,儿子待业,妻子下岗……他从不向企业张口提任何要求。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编织了杨志明的人生大节——做一名清廉自律的“本分人”。

  杨志明在检验业务一线工作了25年,他负责检验的企业有几十家,检验的产品种类数以千计。在有的检验员看来,检验是一种“权力”。在企业执法时,吃一顿宴请,顺带拿点小礼品,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了。可杨志明却在25年里,没吃过企业一顿宴请,没收过企业一次礼品和一分钱,没求企业办过一件私事。杨志明严于律己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沈阳检验检疫局轻纺处处长丁令海说,每次安排工作,老杨都主动要求去那些没人愿去的铁岭、康平、法库、西丰等北部山区。在那些偏远地区,出口企业分布十里八乡,多是山沟里的小厂家。前几年,那里交通不便,有许多地方连火车都没有。为了不影响企业产品出口,老杨每一次都是下了火车赶长途大巴,乘不上大巴就搭老乡的马车或驴车,甚至一个人在寒风中步行十几里来到企业。很多企业家望着风里来雨里去为企业服务的杨志明常常发出感叹:老杨究竟图个啥?杨志明用8个字和一笔账讲解了他的人生哲学:“清白做人、坦荡做事”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住招待所128元,住宾馆标准间388元,一天就能为企业节约260元,一年呢?按每年跑企业300天计算,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约住宿费7.8万元。恒仁食品公司经理让老杨打出租去企业检验,老杨又算了一笔账:从沈阳到桓仁,打出租单程就要600元,而乘大客只有60元,一年往返企业20次,每次节约1080元,一年就节约21600元。很多企业家是在感动中听杨志明算这些细账的。衣、食、住、行,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小事,但在老百姓的心中却是一杆秤,它可以从中称出一个人的品德、作风、觉悟,甚至做人的良心。

作者:常青 马文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