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支树平局长会见澳门特首崔世安
随着国家质检总局成立10周年日子的来临,我们的目光也聚焦到了今天的国际司。
使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看执行力
记得在2001年11月中旬,中央二台一个配合世界第六届华商论坛的对话节目上,柳传志说:“中国加入WTO以后,狼就要进来了。”主持人和众嘉宾点头称是,大家接着对“狼来了”的问题侃侃而谈。但轮到中国对外经贸大学薛荣久教授时,他站起来:“我觉得你们的说法不合适,入世怎么是狼来了呢,是中国竞争与合作的伙伴来了。”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梦想终于成真。从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到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人走了15年的漫长之路。15年中,为实现这一梦想,无数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正确理性地看待国外的东西,也能正确理性地看待我们自己了。讲规则,讲标准规范,中国的国民素质,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就业观念,包括学习观念,包括终身学习,包括法制观念,包括维权观念,包括跟别国共处的观念。经过10年的磨练,中国已具有了大国的开放和包容,可以比较平和地看待世界各个国家了。
中国入世谈判过程中,质检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参加了多次WTO中国工作组会议,为我国复关和加入WTO的多边及双边谈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发挥质检系统优势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加入WTO的所有法律文件中,有关质检工作的内容占全部条文的近10%。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质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愈来愈多,影响也愈来愈大。刚开始,每年质检总局接待的外宾是有数的,2004年以后,配合国家领导人高访,好多双边多边的国家合作声明、文件都有了质检的参与。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是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单独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规划发展期,在具体围绕总局中心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积极参加自贸区战略到双边、三边甚至多边合作;与美国、巴西、智利、埃及、南非等国家建立并有效运作在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和消费品安全领域的合作磋商机制;与东盟成功召开质检部长会议;与朝鲜、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质检合作得到深化;与埃及、沙特等新兴市场国家加强了船运前检验合作。与此同时,积极参加我国19个自由贸易区的对外谈判和协定实施,在自贸协定中单独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SPS)章节。积极参加国际贸易所涉TBT、SPS、原产地规则和地理标志谈判……
把开放型经济变成开放型经济体系,跟中国本身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入世前,国外挑战我们的体制,当时压力很大,现在看,中国的对外开放是走向理性的,这就使得我们对外开放的效益更高了。中国进出口企业从数量走向了质量,到了一个新的开放水平上。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十二五”时期国际合作的发展目标很明确: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就要提升质检国际合作水平,拓展质检国际合作内容,增强质检国际影响力。由此,为完善国际合作布局,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质检合作显得犹为重要。
合作的目的是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密切与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丰富合作内涵,深化传统友谊。另外,推动与港澳建立高层质检合作磋商机制,完善粤港澳深珠五地检验检疫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符合两岸实际和满足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需要的制度和质检合作方式,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两岸交流合作。
在纪念总局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怎样继续从今天出发,创造新的质检外交繁荣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国质检所做的种种努力和为之追求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但是,中国质检外交在总结自己10年历程、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敬意的同时,也应该检视过去岁月里存在的遗漏或不足。
某种程度上应该说,质检地位的提升,质检外事功不可没。原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曾说过“质检工作三分天下,国际合作有其一。”国际司10年成就可圈可点。他们在总结质检国际合作十年发展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十年扬帆 迎风逐浪》,从围绕中心,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到突出重点,支持质检事业发展,从谋篇布局,国际合作框架已具雏形到主动出击,应对技术壁垒初见成效、夯实基础,自身建设快速发展等方面展示了走过的路程。10年前,出入境检验检疫和技术监督的对外合作纳入国家整体外交的还不多。总局成立时,WTO谈判正在入世的最后冲刺阶段,当谈到“国民待遇”时,由于当时国内产品标准和进出口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致,引起了对内对外待遇问题的争议。质检问题成为突出问题。
在那段不平常的日子里,国际司全体从司长到每一个职工,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应对,研究政策,掌握来自不同方向的工作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尽义务和享受权利相结合,学会了如何合理使用世贸规则维护国家利益。“我们是成员,就有参与制度的制定权。”他们开始注重在国际组织中提升中国质检的话语权,在应对欧盟化学品安全法规、电子电器安全指令、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重大的外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中,他们积极参与,加强评议,对外交涉,指导企业,确保有关措施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应该大有可为。国际司在中国质检外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称作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情怀:与世界缩短“心”的距离
与世界各国有效地工作沟通,缩短的不止是空间的距离,缩短的更是心的距离。通过努力,促进了中国与更多国家的往来和更紧密的经贸交流。他们敢于创新,善于随实际工作需要而变通,化解矛盾,增信释疑,他们的工作效率用一分一秒的准确度组成,他们从容不迫的应急能力,充分彰显出这个团队与众不同的敏锐和智慧。
戚司长回顾国际司走过的路程时,感慨不已。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选择了公务员,就选择了奉献”。这话,不是口号,而是切身体验。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这也是他们工作状态的缩影。人手少,任务重,时间急,每逢大事总是日夜不停地连轴转。2003年抗击非典,是两局合并后国际司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当时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抗击非典领导小组。戚秀芹司长是其中外事安全委小组成员。直到今天,当时任外事领导小组组员的国务委员戴秉国见了戚司长都还说他们是“患难之交”。的确,站在国家的角度,他们共同承担起了重大责任。
采访中,我问了戚秀芹司长这样几个问题:历史选择了你做国际司司长,从何时起,你就认定了这将是您一生要做的事业?这个职务本身让您有机会和世界各相关机构和部门接触,代表中国质检站在国门前,您怎么看待历史赋予您和您的团队的这份责任的?
这位有着万事从容的能力素质和冰心玉壶般磊落情怀的女司长很动感情地说,当国家的需要、总局工作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得到最完美的结合时,就是我们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从她给我介绍的几个工作细节上,我相信自己读懂了她。尽管他们已经取得了斐然的业绩,他们却从不唱高调,但从拳拳之心报效国家那样崇高的境界上解读他们时,体会到中国质检外交发展的每一步都交织着他们的自豪与纠结,每一步又都很艰辛很充实。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自己的执著与敬业之外,国外一些对中国质检的认可更让他们感到欣慰,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劳动和付出。
思想敏锐、见识远、把握准是戚司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善于把握大局,抓工作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方向明,思路清同时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所以,很多在她领导下工作的同志虽然很辛苦,但忙而不乱,心情舒畅。他们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是,总局领导交办的工作他们都无条件执行,勤勤恳恳地去做好,事事主动,也事事见效。
更多的时候,国际司的同志是站在幕后和领导身后的,他们平静而庄重,神态中刻满了体现“执行力”“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神符号。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延伸着他们对事业的情结,记录着他们在工作的某一时刻发生的小插曲。虽然,从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他们心里激烈的工作热情,但他们承载着中国质检外事工作的使命和重任,始终相信有一种崇高叫做坚持。质检情怀是个大主题,国际司的同志们在这方面不乏鲜活的细节和生动的故事。
定位:“国际司搭台,业务司唱戏”
这是戚司长一向的观点和工作定位。
她是业务干部出身,深知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水平的同时,我们的质检业务部门和企业更需要什么。同时,注重把中国质检的机制向国外宣传,把具有优势的各个层面、环节展示给世界各国,她和她的团队成员认为,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能把产品有序的按照标准法规制定的要求送到如此众多的国家,事情运作本身就值得别的国家向我们学习。
这种思维极具前瞻性。
针对西方国家恶意炒作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国际司发挥国际合作独特作用,加强对境外舆情舆论的收集分析,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交涉、宣传,妥善应对了一系列突发事件。3次组织50多个国家80多位驻华使节和媒体深入我国出口企业和实验室,客观了解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解疑释惑,扩大影响,坚决捍卫中国制造荣誉。
在国际司的牵头下,中国质检成功组织召开了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发表了《北京食品安全宣言》,牵头亚太经合组织食品安全合作论坛,承办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大会、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年会以及第20届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大会,积极利用多边舞台扩大中国质检在国际上的影响。
说到质检业务领域,国际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为质检业务对外交流合作搭台,搭好台。他们积极推动引入了风险管理、缺陷产品召回、全过程监管、分类管理等一批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将质检国际科技合作纳入到中美、中德、中日科技联委会框架内,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项目。积极参加40多个与质检工作相关的国际和区域组织活动,成功协助当选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承担了亚太法制计量论坛、亚太计量规划组织、亚太旅行卫生医学学会等地区组织秘书处,加入了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国际标准用户者联盟以及国际地理标志网组织等3个国际组织,承担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53个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拥有22个技术机构主席或副主席席次,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的专家超过2000人次,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达200多项。
十年间,质检系统派出的双边磋商、国际会议、技术交流、培训、工厂审查、预检及装船前检验等出访团组11501批次。十年来,质检总局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和WTO成员义务,同时积极享受权利,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牵头成立了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共享信息,协调措施,一致对外,共同商讨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我国产品出口的措施。先后对1000多项可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重点评议和跟踪交涉,针对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雷斯法案、北美亚洲舞毒蛾标准、欧盟化学品法规、电子电气指令、玩具指令、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积极应对。连续4年开展了中国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调查数据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
国际司在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临危受命的故事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复杂背景下经历过了许多重大涉外事件的处理,今天的国际司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中国质检涉外事务。
世界外交的舞台上,中国质检正自信地展示出特有的风范与魅力……
记者手记
采访国际司戚秀芹司长和张宝峰处长之前,我事先准备的采访提纲还自觉很到位很全面,甚至将我拟定的几个栏目诸如“镜头回放”“历史回眸”“背景故事”“最新评论”“人物风采”的内容都再三思量。可当他们的思路被我的提问打开时,竟然让我的策划主题更加明晰。
在纪念和庆祝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走近总局国际司做专访,对于身为记者的我而言,往高了大了说是多了一种报道的层面,丰富了宣传报道的内容,而对于国际司的同志们而言,这样的采访却代表着一种不寻常的书写,一向低调务实的他们更习惯于那种平凡的、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节奏,无意向更多的人展示他们在中国质检国际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我们认为,成绩的价值,也是每一个质检人的价值。在过去的十年里,国际司工作的价值不断被彰显。在每一段质检事业的发展中,都写入了国际司与国家与质检密切相连的非同寻常的历史进程。但是,也正是从中让人看到了国际司在增强质检国际影响力方面已做的工作、正在做的工作和将要做的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国际司全体人员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来累累硕果:围绕总局中心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突出重点,支持质检事业发展;谋篇布局,国际合作架构已具雏形;主动出击,应对技术壁垒初见成效;夯实基础,自身建设快速发展……质检外交的脚步在世界视线里穿行。
精编细摘,整理汇辑。我试图将他们给国家和总局交出的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展示出来,把他们“请进来”“走出去”、与更多国家往来和更紧密的经贸交流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定意义上,国际司用他们不断创新的思想重新诠释了质检外交艺术的真谛,辉煌也便在这不断创新中铸就。因此,诸多的工作成就,若用文章或文字来概括或许只是有数的几篇几行,而岁月的投影之于国际司来说,并非只是一段段带着季节痕迹的回忆胶片,更多的是他们对质检外事工作的感知和感情,一旦走近,才体会到是那样地坚实,那样地厚重……
岁月·数字·足迹
10年,是中国质检全面走向世界,质检国际合作快速发展的10年。10年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质检合作交流工作格局基本建立。以下一串串数据便定格了国际司走过的10年辉煌与梦想。
——从2001年至今,国家质检总局已与9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关系,签署了679个质检合作文件;
——与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35个双边质检合作磋商合作机制;30余次将质检合作纳入我国与其他国家重要合作文件中;
——10年间,派出138个部门及代表团出访,局领导53次参加或配合党和国家领导人高访活动,作为高访成果对外签署合作文件100多份;国家质检总局系统共派出团组11501批次29714人次;
——先后参加接待国外元首来访30余次;接待国外副部级以上高级代表团854个,安排各类技术会谈4000余次;
——参与4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的活动,承担3个亚太地区组织秘书处和2个亚太区域组织主席工作;
——对1000多项可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重点评议和跟踪交涉;
——参加了19个自贸区的对外谈判和协定实施;
——在以海协会、海基会名义签署的15项合作协议中,有6项与质检工作相关,两岸在标准、计量、商品检验、认证认可、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卫生检疫以及地理标志等领域的合作已全面展开,质检合作同时被纳入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
——争取国际组织及国家科技部援助项目和基金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建设和对外技术援助项目10余项,资金总额2000万元。
——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签署质检合作协议20余项,建立了粤港澳深珠五地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框架下开展了商品检验认证认可、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各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