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述评》的长篇述评。文章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以不同的视角和层次论述了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宏论滔滔,意旨深远,发人深省。
事实上,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中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着力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之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创新、理解创新、实践创新。到现在“十二五”开局,自主创新早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建设最鲜明、最具号召力的旗帜。
然而,自主创新之路绝非一帆风顺,而在我们一步步走来的征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的确,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的,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如果缺少创新的勇气自然就会畏首畏尾、故步自封。现实生活中,只会走别人的老路,在创新上谨小慎微,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企业有很多,特别是那些贴牌为生的企业。与这种保守的表现相应,在创新上还有一种“激进派”,他们嘴上整天挂着创新,但其所作所为却常与自主创新精神背道而驰,甚至根本就是虚伪做作的欺世表演。比起保守派的不敢作为,“激进派”弄虚作假、自欺欺人之举,其社会危害更为严重。
当前,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正是这种浮躁心态下的伪创新、假创新。留意一下各地热热闹闹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有关自主创新的会议,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地方和企业不是去寻找自己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不足和差距,而是大谈自主创新的“经验”和“成绩”,似乎他们多年来一直都在自主创新。比如,某地10多年前研制成功的一项技术产品,直到今天还在作为“创新王牌”,夹带在近5年的成就中反复褒扬。难道他们不知道,国外同类产品早已更新了几代,而国内同行也已经开始淘汰这种技术了?有的企业甚至超前地将八字没一撇的东西拿来炫耀,提前预支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惑人耳目。比如,某企业刚刚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设计能力尚未完全实现,就成了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典型,在新闻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传。
我们知道,自主创新的意识难在短时间内增强,而自主创新的能力更难在短时间内飞跃。自主创新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造活动,它包含着坚韧地学习、科学地组织研发和管理、反复地改进、代价巨大的试错以及无情的市场检验。我们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庸俗化,更不能打着自主创新的幌子弄虚作假。因此,当我们听到某地成立了某某科技领导小组,每年向国家申请了多少重大科研项目,投入的科技经费有多少,每年研发人员增加多少,每年本地企业申请了多少项专利;或者某某企业如何一贯重视自主创新,成立了某某研发中心,里面有多少教授级、高工级研发人员,每年拿出多少利润作为自主创新经费,每年开发和投放市场多少新产品等等这些宣传时,我们一定要问一问,这些是真的吗?实效如何?
理智一些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正是由于我们多年来忽视了自主创新,才导致了今天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我们竞争力不强。也正是我们认识到现在的问题,中央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到国策的高度。我们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做的,首先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根本上培养和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真正落在实处。
自主创新不是口号,也不是数字,更不是唬人的幌子。它是一种意志力,是一种真真正正的能力。搞自主创新必须来真的,需要有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勇气,绝容不得丝毫的浮躁、浮夸和弄虚作假。抢抓机遇、脚踏实地、奋起直追,这才是自主创新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