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加快推进优质化、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使农民增产增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金发忠在3月29日的《农民日报》上撰文提出,农业标准的实施推广模式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效果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8大模式:
一是基地示范型。特征是以政府推动为主,以项目实施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推广普及和标准的实施示范。
二是市场准入型。特征是涉及安全、卫生方面的标准必须强制执行。在标准实施结果考核上,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证明符合标准要求,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准入条件。
三是认证促进型。特征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按照相应的程序办法,促进标准的使用者严格实施和推行标准,并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贯标情况检查,作出科学评价,颁发证明贯标和达标行为的证书与标志。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特征是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利用资金和品牌,通过标准化手段,将企业的加工、贸易行为和周边的散户农民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合约的方式,形成生产、技术、品牌、资金相融的利益共同体。
五是行业自律型。特征是行业协会通过标准将产销有机衔接起来,运用协会的技术与组织资源,将生产规模做大,将品牌做响,将市场做活。经协会逐户验收合格后统一由协会对外销售,确保市场和价格的稳定,也有利于维护签约农户的利益。
六是品牌创建型。特征是围绕知名品牌和产品,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和统一的标准实施推广,将品牌产品规模做大,质量做强,效益做高。
七是产销对接型。特征是产销双方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在产销合作协议中明确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八是种养大户型。这是最具推广价值的一种标准实施推广模式,符合中国国情,也是解决千家万户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管理的最有效办法。
目前,农业部已经在今年全面启动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创建活动,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100个县及县级农场进入创建活动。各地要抓住机遇,借鉴专家列举的农业标准化的8种推广模式,不仅要强化政策引导,注重政府推动,激励企业参与,特别要注意引导农业专业组织和种养大户的广泛参与,形成一个“政府搭建平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推广实施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