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句名言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应验,实在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许多人都以为,像三鹿集团这么大的乳品企业因三聚氰胺问题轰然倒下,其所产生的震撼和警示作用,足令食品行业领域其他企业警醒,决不敢掉以轻心再蹈其覆辙。然而,不到3年时间,双汇就迫不及待地犯事了。可耻的是,双汇的问题真的是与三鹿“惊人的相似”:都是没把好厂门,疏于检测。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历史惊人的相似”,必然将我们引向对这一现象的反思:破除这个“相似”的魔咒,应该从哪里下手?针对双汇“瘦肉精”事件,媒体舆论又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监管部门,一顿“职责不清”、“监管不利”的大棒。事实上,食品安全的确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管,出了问题监管部门也有责任,但关键还在企业,因为“第一责任”、“主体责任”在企业。就好比解决治安问题,除了要发挥警察和其他安保力量的强制作用,更要依靠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履行公民责任一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显然也不能只顾增加管理成本,而应把关注点放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上。
那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呢?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显著偏差。当前中国企业一般对社会公益责任和经济责任的认知度较高,但在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企业文化责任上认知偏低。而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则集中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环保、员工权益保护方面。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却被企业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略,这既是企业公益行为受公众冷落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问题和关键点。三鹿、双汇出问题,在检测上睁一眼闭一眼,根子不是工作“疏忽”,而是责任淡薄。
由此看来,要解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必须使企业调整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明白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正如有学者指出,在任何市场经济体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原点是生产合格商品,保证质量安全,谋求合法利润,推动社会共同体福祉的进步,而不是其他。获得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和服务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点,就是恪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关于产品(包含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规定进行生产,并针对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可能造成的标准缺失或滞后,改进生产技术,确保产品符合当时技术水平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虽说是企业自身问题,但根源还是由市场机制不成熟所致。换言之,如果违法成本太低,无序竞争泛滥,企业自然就学会说一套做一套的演戏了。因此,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靠政府这个家长的训斥是没用的,靠舆论的指责也无济于事,而应尽快建立起以法律为基础的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机制,形成一种向上提拔的力量和氛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认真承担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