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建立国家质量指标体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建立国家质量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单纯的经济指标不再吃香,提高质量效益成为热门。

  8%、7%。每年两会,类似这样的指标都是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字。但与往年不同,今年两会,全国各地近500位代表、委员在不约而同提交的一份份质量建议中,都呼吁在数字增长的背后,要增加质量指标。“尽快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引起了代表、委员和媒体的热切关注。

  发展主线急需质量指标强基

  为什么“质量指标”会成为今年两会热点?“因为当前发展主线急需质量指标固本强基。”代表、委员们几乎异口同声。

  “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下来的发展主线。如何夯实这个基础?我以为,在不断增长的中国经济总量中必须增加质量含金量。而研究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十分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真正从追求数量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3月12日,连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文告诉记者,她的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代表的响应,30位代表签名提交了议案。

  深有同感的不只于文一个。长期以来,质量指标体系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致使经济发展一味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基于这样的共识,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仇小乐、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九三学社中央以及国家质检部门老领导郭汝斌、葛志荣等近500位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都呼吁“尽快建立国家质量指标体系”,并提交了相关的建议、提案。

  “质量指标就像是一块块砖,要夯实质量和效益这个根基,就需要不断地为其添砖加瓦。”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代表用这种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所起到的“根基”作用。

  作为质量方面的专家,徐济超代表还是目前中日韩国际质量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看来,建立质量指标体系还是宏观把握我国质量状况的基础工作,能够为全局的经济运行提供参考。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质量安全统计监测体系,如欧盟的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为政府部门管理、评价产品质量状况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另外,从保障民生的发展主线看,建立国家质量指标体系还是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保障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数的“基础指标”。支建华代表认为,在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技术含量日趋复杂的同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质量安全形势,对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保护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意义重大。

  经济内涵亟待质量指标充实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就是要增加质量指标比重。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大会发言,许多代表、委员都有这样的共识:中国的工业化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了需要重新考量经济指标内涵的时候。而质量指标本身应该是经济指标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并没有单独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2项,调节发展“速度与质量”的手段主要是间接地通过这些统计指标中的用电量、就业率等来平衡,但效果并不明显。即使在已有的统计指标中,也鲜有衡量质量和效益的“质量因子”,如产品质量合格率等。除此之外,一些在经济发展中日益起到重要参考作用的质量指标,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每季度质量抽查报告、一年一度的质量竞争力报告等,也没有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中。

  “考量一个国家的实力,数据背后如果没有质量指标支撑,经济发展的后劲就不足,更谈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于文认为,要挤“水分”,重质量效益,经济指标内涵亟待充实一些质量指标进去。

  江西省萍乡市市委书记刘和平代表也认为,15年前,为了和国际经济接轨,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GDP来反映我国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今天我国GDP冲刺到了世界前列,但质量效益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影响了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致使过去经济总量“独大”。在他看来,在未来“由大到强”的前进方向中,势必要增加“强”的内涵,这个“强”指的就是“质量指标”。

  除此之外,未来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急需经济指标“扩容”,增加其“质量含金量”。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城镇化建设的比重不断增加,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指标来考核经济增长,很可能又要走入过去重数量而轻质量的“怪圈”。

  在四川省代表团、陕西省代表团等提交的“质量强国”议案中,代表们还建议,尽快由质检部门会同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等部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为重点,加快研究建立质量指标体系,尽早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地方经济需要质量指标导引

  多年来,GDP一直是地方政府最热衷的指标和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而今年两会定下的“重视质量和效益”、“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将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7.5%下调为7%等大政方针,也成为一个风向标,使得地方政府开始注意并重视GDP 中的“质量指标”。

  “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成效。在‘十二五’发展的攻坚时期,地方经济发展确实不能唯GDP而论,需要质量指标导引。”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委员因此在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质量指标体系“纳入到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

  过去,由于没有质量指标提供参考,一些地方经济的发展曾因此遭受损失。令人心痛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去年的美国“轮胎特保案”,都是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国家质量指标体系,无法对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等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因而严重制约了地方产业发展,也使得国家形象和经济利益受损。

  “因此,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把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统筹布置下去,纳入到对各级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当中,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政府部门或负责人,像环保、计生部门的工作那样,实行‘一票否决’。”安徽省质监局总工程师程静代表坦言,地方政府工作任务繁重,主要领导考虑的事情多,头绪繁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黄小祥还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从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再到环境质量,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过去大家认为发生的质量问题,如今完全期待在生产领域来解决已经不可能了,因此,质量指标已经超出了质量部门的范畴而成为衡量地方全局工作成效的抓手。在这方面,四川省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参考质检总局每个季度发布的产品质量抽检报告,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多个部门的联合专项整治;率先在全国建立企业征信体系,以此作为企业获得各个方面支持的重大依据等,为四川省近年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发挥了作用。

作者:杜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