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盘点“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桐乡市质监局也收获了自己辛勤耕耘培育出的累累硕果。这一年,该局开展的四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获得浙江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的批示肯定;这一年,该局推进的质量强市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的批示肯定:“桐乡市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注重制度化、体系化、长效化、平台化,既扎实又有效,其主要做法具有借鉴意义”;这一年,局属浙江省羊毛衫质检中心被评为浙江省质监系统“2010年度十佳示范实验室”; 这一年,桐乡市质监局濮院质量监督工作站被评为浙江省质监系统“2010年度十佳示范窗口”……
硕果累累,得益于桐乡市质监局近年来始终坚持监管优先、质量为本、服务并重,紧贴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传统块状经济质量提升工作主线,通过选好抓手、创新机制、找准方式、建好平台等,着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创新机制
筑牢质量监管安全底线
安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桐乡市质监局坚持把安全监管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守质量安全工作底线,围绕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创新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桐乡市质监局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新制度。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题,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分级管理”、“企业信息定期汇报”、“企业分级管理”三项日常监管制度,着力提高该市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同时,重点实施“豆制品放心工程”,通过实施豆制品市场准入,疏堵结合,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共查封非法生产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单位191家,10家企业通过生产许可考核,取得了QS证,豆制品合格率从2007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7.44%,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安全一样,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民生大事。桐乡市质监局牵头起草出台了《关于加强桐乡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从工作责任制度、培训共享制度、联合执法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宣传互动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整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资源和力量,形成了特种设备乡镇主管、部门联合主抓网格化的监管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安全监察联动机制的作用,以最大合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2010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390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689家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包括安全附件)4880台(次),作出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记录498份,发现各类安全隐患(违法行为)228起,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8份、责令整改书98份,发出查封决定书45份,立案42起。
选好抓手
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质量工作是质监系统的重要职责,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桐乡市质监局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机制建设、载体建设、政策完善为抓手,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近年来,桐乡市设立实施了“质量强市”战略三大核心奖项“政府质量奖”、“标准贡献奖”、“名牌奖”,新增了“区域名牌”、“标准创新型企业”、“联盟标准”三个奖项;建立质量强市工作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工作检查和目标考核制度;把质量强市纳入桐乡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道、开发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编制了《镇(街道、开发区)质量强市工作考核细则》;以质量强镇、质量强企为载体,推动试点镇开展质量强镇活动,以实现质量强市工作向纵深推进。
在载体建设上,桐乡市质监局把质量强镇作为落实质量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抓到底,成效显著。
结合块状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质量强镇。2010年,桐乡市濮院镇启动了针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濮院镇的质量强镇工作在《桐乡市濮院针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得到体现,成为针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大抓手;在已经制定出台《濮院镇质量强镇战略实施意见》中也涵盖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容和要求,使质量强镇和转型升级实现了相互结合和促进。
结合桐乡市委“两年”活动、“双百”工程实施质量强镇。2010年,桐乡质监局申报的服务毛衫产业质量提升项目被列为桐乡市“百项经济服务类重点项目”之一。桐乡市质监局通过指导帮扶毛衫染整商会承担的“绿色后整理工艺技术转化为联盟标准”省级标准化重点项目,使毛衫产品起毛起球和色牢度指标同比均提升0.5个级别,每件羊毛衫附加值比原来提高15元;采用绿色生物后整理技术、执行联盟标准的毛衫企业排放的废液:不产生新的有害物质AOX,BOD5(生化需氧量)、CODcr(化学需氧量)含量相比传统后整理工艺削减50%以上;后整理1件羊毛衫可比使用传统工艺技术节水25%、节电0.02元,实现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使该项目顺利通过省质监局验收。
结合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实施质量强镇。2009年濮院毛衫成功争创浙江区域名牌。为实现区域名牌的推广使用,桐乡市质监局与濮院毛衫管委会联合制定出台了《“濮院毛衫”浙江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实施方案》和《“濮院毛衫”浙江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管理协调机制、梯度培育机制、准入退出机制三大机制,选择了6家企业进行首批区域名牌推广使用试点。
找准方式
开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
桐乡市块状产业特色显著,因此桐乡市质监局紧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这一主题,围绕毛衫、蚕丝被、皮草、皮鞋4大重点块状产业,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夯实产业质量基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形成合力抓提升。桐乡市质监局在4大传统块状产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把质量提升上升到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层面,形成了合力抓质量提升的工作格局。在毛衫产业,与濮院毛衫管委会联合制订出台了《“濮院毛衫”浙江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实施方案》和《“濮院毛衫”浙江区域名牌推广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在蚕丝被产业,联合经贸、工商以及镇政府制定出台了《桐乡市蚕丝被行业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在皮鞋产业,联合工商、经贸等部门制定了《桐乡市皮鞋行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并报市政府批转发文。
强化管理抓提升。通过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宣贯推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5S现场管理;在龙头骨干企业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推广TQM全面质量管理和QC小组活动,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组织开展4大产业质量形势分析,查找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预防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对皮草行业中生产规模前100家的企业开展了皮草产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信用评价办法,按季度对企业质量信用情况进行考核,每一季度对考核名单中的企业进行打分,年终对皮草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和定级。信用等级细分为A、B、C、D四等和AAA、AA、A、B、C、D六级。通过开展对皮草企业信用建设和分等分级监管,建立长效的质量信用监管机制。
以技术标准战略在促进桐乡传统块状产业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化和转型升级。通过推进标准化体系,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争取标准话语权。2010年有6家企业(单位)参与19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共有26家企业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制修订93项,在毛衫、蚕丝被等产业制订联盟标准3项;省毛针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准筹建;5家企业被认定为嘉兴市标准创新型企业,2家企业被推荐申报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
推进计量管理体系,挖掘传统产业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潜力。在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等重点耗能行业积极试行“纤维行业能源计量管理系统”,重点指导帮扶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做好“纤维行业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并作为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培育项目抓好落实。
搭建平台
全力帮扶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桐乡市质监局积极推进技术机构由单一检测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立足科技创新,加强技术支撑,服务产业提升。
推进国家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该项工作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得到桐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国家中心筹建已通过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现场调研论证。
围绕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桐乡市质监局下属羊毛衫质检中心与企业联合申报的生物整理技术应对欧盟“纺织品生态标签”项目,被省经信委列入“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项目”;省中心独立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混纺产品中新型纺织纤维含量检测方法的开发”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半精纺针织绒线检测技术研究”和“近红外光谱法检测纺织品中羊绒/羊毛含量”两项技术成果获得省科技成果登记;项目“防蚊虫纺织品中防蚊虫剂的定量检测研究”获省质监局2010科研计划项目列项;中心茅明华在全国质检系统科技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膺全国“科技兴检”先进工作者称号,率先成为全省质监系统内获此殊荣的人;皮研所参与的“华盛1号”绿色高性能皮革加脂剂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攻关项目;主导或参与了9个皮毛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参与了ISO TS 16179《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有机锡的测定》国际标准制定;撰写的“皮革中五氯苯酚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稿件被《皮革科学与工程》(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录用。
举办皮草产业产学研对话论坛。2010年10月,桐乡市质监局联合相关机构举办了2010年中国皮草产业创新发展产学研对话——桐乡崇福论坛。论坛围绕“皮毛产业发展前景及政策探讨”、“校企合作如何推动皮毛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创意设计平台成为皮草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皮毛工业清洁化生产技术标准”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通过举办桐乡崇福论坛,为政府与企业、院校与企业、行业专家与企业建立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及时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各职能部门开展企业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企业对国家政策、产学合作、清洁生产等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对推动皮草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