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上海质监“十一五”实现跨越式发展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颁发2009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时,韩正市长曾经指出,质量是上海“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本质,也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质量对于加快上海“4个中心”建设和国际化进程的作用日益显著。多年以来,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导本市质量工作的开展,先后制定了《上海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提高上海产品质量,做出了全面部署。“质量兴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质量兴区”工作的各项要求。目前,全市所有行政区县已全部成立“质量兴区”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将“质量兴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质量总体水平大幅提升

  产业竞争优势凸显

  支柱产业质量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2009年,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6.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35,连续几年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合格率从1995年的82%跃升到2009年的92.6%;主要化工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均高于95%;主要机电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89.5%;汽车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94.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主要工业产品从1995年的6917项累计增至目前的18831项,采标率达到88%,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等支柱产业的重点产品采标率已达90%以上,其中获采标标志的产品已有1857项,比1995年翻了近5番;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各类组织获得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及自愿性产品认证有效证书26390张;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项,中国名牌产品85项,上海名牌产品、服务、区域共892项,合计完成销售收入突破了8000多亿元,比1995年初期的300多亿元约翻了5番。通过走质量兴企道路,一大批企业确立了在国内仍至全球的领先地位。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领域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名列世界第一,产品遍布全球73个国家;上汽集团2008年年产汽车80.65万辆,在国内轿车市场占有率为18.5%,名列全国第一;发电设备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382.39亿元,钢质民用船2008年完工85艘,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0%,计算机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3244.54亿元,占全国市场的38%;上海制造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成套机组、7500吨全回转浮吊、液化天然气船、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工业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服务标准化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质量水平,2008年出台《现代服务业标准化3年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制定并实施《银行业窗口服务质量规范》、《游览船服务质量要求》等服务类地方标准37项,积极创建南京路等4家国家级、以及卢湾服务外包等20家市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配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创新打造了新天地、静安梅泰恒、卢湾8号桥等一批享誉世界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区域名牌。培育了百联、大众、携程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业名牌。不断加强商业诚信建设,提高商业服务水平,提升本市国际大都市购物环境,共涌现了6条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15家示范店,13条“诚信经营”示范街、237个“诚信经营”示范店或企业、16个“诚信经营”示范市场。

  监管方式科学有效

  质量安全有序可控

  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不断提升。认真执行市场准入、质量档案、重点产品质量监控等基础性监督管理措施。对近2500家企业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有1727家企业获得了12520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对7205家生产企业建立的企业质量档案实现了与市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库、行政处罚等有关数据的实时交换。不断调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象,加大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食品、家用电器、建筑装饰类产品等日用消费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建立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模式,加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协调和结果公告力度,有效确保质量安全水平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开展了涉及2516种产品的多次区域性、行业性突出质量问题专项整治。全市质量技监系统开展了食品、建材、农资、化肥、絮用纤维制品、汽配、节能产品等产品的各项打假活动和专项执法行动3100余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390余个,整顿和规范市场约4000个,立案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金额近20亿元,查处大案、要案210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市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职责分工进行调整,建立了市政府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各有关部门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的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决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发挥组织、综合、协调、督办、服务等作用。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市政府又适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了相应调整,保持与国家监管体制上下对应。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近年来食品抽查、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逐年降低,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09年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5.1%,比2004年职能调整前提高了15个百分点;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病率为0.93/10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污染物监测样品合格率和项次合格率分别为96.5%和99.5%;食品流通环节污染物监测样品合格率和项次合格率分别为92.8%和99.3%,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各类污染物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质监系统通过4年的努力,建立了以国家食品质检中心为龙头,6个区县食品检测实验室为基础的“1+6”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开展了以食品生产领域的潜在危害为重点的食品生产安全评价和研究工作;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级管理等10大类基本监管制度;巡查、回访、专项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万家次,抽查、抽检食品5.7万种;查处食品生产领域违法行为1500余起;淘汰1264家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达不到市场准入要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本市食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可控。

  特种设备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特种设备数量从1996年的20万台发展到2009年的近37万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从11个发展到20个,并成立了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71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从28人增加到201人,并在全国创建第一支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在岗人员560人,构筑了本市在用特种设备安检、普查和社区巡查3个信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全过程的科学监管。特种设备法规建设不断完善、监察方式不断创新、安全保障不断加强,从以条为主,条块结合转变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从主要关注设备安全调整为同时关注设备安全和制度管理,充分体现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理念。在全国各省市中首先成立了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组建电梯、游乐设施、起重机的应急救援队伍共有72支,应急专家54名,应急技术机构10个,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特大型城市管理中特种设备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及时、正确处置。2006年起,全市400百万只危险化学品气瓶纳入上海市气瓶安全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气瓶电子标签标识”连续4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服务社会经济卓有成效

  质量技术机构高速发展。为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大力推进上海质监“三大平台六大基地”建设。建成计量测试、质量检验和标准信息服务3个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计量检测综合实验基地、质量检验基地、特种设备安全监检基地、机动车检测基地、标准化研发与服务基地、质量技监培训基地等6个基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8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34亿元。各技术机构每年用于科技研究的经费不少于主体业务收入的3%,用于技术改造(装备)的专项经费不少于主体业务收入的8%,并呈逐年递增趋势。不断提升技术能级,开发和研究了一批高水平、高难度、高尖端的科技项目,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00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重大项目35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3项。各技术机构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瞄准上海的高新产业、支柱产业加大研发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在沪举办的特奥会、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质量技术保障。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发挥计量测试技术优势,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合作,共同编写了用于大飞机长度检测的《激光准直系统校准规范》。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建立了出口产品认证平台,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挺进国际市场提供了完善的检测技术服务保障。

  质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本市质监系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586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32名,占12.84%。通过实施“引智工程”、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等政策,还涌现出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骨干拔尖人才。从200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设立以来,上海累计合格12694人,占全国合格人员的14.76%,平均合格率43.75%,高出全国15.81个百分点,连续9年考试合格率和合格人数居全国第一。2004年全国注册设备监理师执业资格制度设立以来,本市注册全国设备监理师共1050人,占全国注册人数的11%,居全国第一。2005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标准化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并纳入上海市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序列,累计培训标准化工程师6879人次,通过资格考试799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规模相当、知识全面、素质较高的质量专业人才队伍。

  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和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大力推进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建设,为上海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内燃机等3家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先后落户上海,物联网、内燃机、航运物流等重点领域国际标准提案相继获得通过。目前,落户上海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SC)秘书处5个,其中新落户为3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01个,其中新落户为44个。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不断拓展,实现了领域由农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和城市管理等的拓展,范围由单一试点向区域示范和综合示范的扩大,开展了63个国家级、123个市级示范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产业能级的提升。其中南京路等4个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张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分别列入全国首批示范项目计划。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秘书处等资源,建立完善以“上海市标准化信息服务网”为核心,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公共标志信息等内容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每年发布各类信息近1000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准确、及时的标准化信息技术服务。自2001年以来,陆续创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标准化国际论坛”、“长三角标准化论坛”、“面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化技术讲坛”等技术交流服务平台,每年向不同领域的5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化免费培训,帮助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上海市加快构建政府牵头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建立政府、企业、行业三大工作网络。先后成立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上海市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力度。建立了由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13个主要行业协会组成的上海市行业协会质量工作网络,增强行业质量管理功能。建立了由本市大中型国有企业组成的企业质量工作网络,引导国有企业发挥质量主体作用。初步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及区域之间共同推进、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同时,不断整合多方资源、加强条块合作。推动上海市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加强部市合作备忘录,与奉贤、杨浦、徐汇3区政府签订局区合作协议,并在全国率先推动质量技术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地方两局的互动协作。联合苏浙皖赣沪4省质量技监局发布了4省一市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行动纲领,在市场准入、联手打假、建立一体化标准体系和开放技术服务体系等10个方面开展深入协作,共同优化长三角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区域繁荣发展。而且,区域合作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华东地区食品生产监管协作网络等工作机制也已建立,在建设大质量工作机制上进行了探索,迈出了可喜一步。

  全面推进三大战略

  成效显著实现创新

  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依托各质量工作网络,传播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深入推广卓越绩效模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市长质量奖为标杆、质量金奖为基础”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并将质量奖励的范围从原先单一的制造业扩大至服务业,突出中小企业及其他组织,努力通过宏观质量手段,引导各行各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实施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计划,已取得了462项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鼓励企业借助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开展质量改进。开展宾馆、公交、通讯等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测评,通过顾客评价方式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分类分级管理。开展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性课题研究,启动宏观质量分析工作,从2009年起,又发布上海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强化为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提供质量信息的能力。

  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加大推荐力度,拓宽推荐思路,努力实现名牌推荐领域突破。从2005年开始,逐步将推荐对象从产品延伸至服务、从服务延伸至区域,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本市9大支柱行业中培育了一大批名牌。努力实现名牌推荐方法的突破,不断探索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建立了多方联动的申报、审核、评价、监督工作模式。努力实现名牌培育能级的突破,不断强化名牌培育的扶持政策,设立“上海市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上海名牌。

  推进标准引领战略,努力提高上海标准化整体水平,为上海的质量振兴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突出政策措施的导向作用,2007年,在国内率先发布《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07年-2020年)》,先后推出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农业等重点领域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08年出台“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政府财政支持政策,促使上海市标准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努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的突破,不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目前,上海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398项。积极探索标准化示范试点创建工作的突破,实现了领域由农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和城市管理等的拓展,范围由单一试点向区域示范和综合示范的扩大,开展了63个国家级、123个市级示范项目建设。其中,南京路等4个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张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分别列入全国首批示范项目计划。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组织参与了65项重大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报评议工作,开展专项研究7批84项项目,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引导、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在支柱、优势产业和有增长潜力的产业领域,努力实现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主导国际标准提案等工作的突破,不断提升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

作者:霍一夫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