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将正式上岗。这个以“加快推进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的准入条件,不仅对我国日用玻璃行业内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布局,生产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与品种,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更将成为整个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信号,为了不在行业整合中被淘汰,现有企业必将主动向相关标准看齐,行业巨变即将展开。
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已经发布的准入条件,还是即将发布的日用玻璃环保标准,这都将加快行业整合的速度,有利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高质量新产品 提高环保“门槛”
据悉,日用玻璃主要包括玻璃瓶罐、玻璃器皿、玻璃工艺品和水晶玻璃制品。其中,玻璃瓶罐属于中间产品,是为酿酒、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品提供包装配套的,属于整个消费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器皿等本身就是最终消费品。和其他包装材料或制品相比,日用玻璃制品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很多国家立法规定了在涉及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中只允许使用日用玻璃制品,例如婴儿奶瓶等。
“在准入条件中,明确了我国日用玻璃行业需要限制和鼓励的内容,这将有力地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工信部和协会正在编制准入条件的编制说明和细化条款,希望抓住准入条件实施这一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和升级的一个良好契机,在去年日用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列入了工信部国家资金支持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可列入国家节能减排和鼓励的项目,有力地支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准入条件不仅提出了行业鼓励发展的方向,即更多高质量的新品种、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还提高了具体的环保“门槛”,如严格限制保温瓶等项目,鼓励清洁燃料的使用等,旨在防止低端产能的重复建设,加强节能减排。
准入条件不仅在质量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规定——日用玻璃制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有健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还在“产品质量与品种”的要求中,提出鼓励发展特种玻璃,包括特殊品种优质医药玻璃、新型电光源玻璃、耐热硼硅玻璃、钢化玻璃、无氟乳白玻璃、太阳能热发电用高温集热管等。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玻璃行业将向高品质、绿色化、多功能、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加工制品化方向发展,TCO(透明导电膜)导电玻璃、高代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等高科技特种玻璃的需求将呈大幅上升趋势。
传统的日用玻璃行业正具有双高特性(高耗能、高排放),加快转型升级自然成为行业准入条件的重中之重。为此,准入条件在鼓励企业生产开发更多高质量的环保新产品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不仅要求“鼓励新建、改扩建企业使用优质高热值燃料和清洁燃料”;还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综合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环保标准正在制定 行业整合加速
在准入条件正式“上岗”之后,另一个对整个日用玻璃行业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准入“门槛”——《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用玻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也正在制定中。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日前已就标准制定工作召开了内部讨论会,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标准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预计今年4月份有望完成标准报批稿。该标准将对现有企业的排放水平做出明确要求。
中投证券的分析研究报告认为,准入条件的实施和环保标准的出台,有利于防止低端的盲目扩张,减少恶性竞争,行业整合将加速。
日用玻璃行业属于高度分散行业:全行业目前约有130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玻璃瓶企业就有500多家,多数企业的产能在10万吨以下,每家平均总资产仅4000多万元,即使是玻璃器皿行业产销量居国内第一的安徽德力公司,其年产能也仅8万多吨,仅占国内市场份额5%左右。由于行业集中度太低,竞争太激烈,大多数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全行业目前平均毛利率仅15%左右,这也影响了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
“准入条件要求严格控制保温瓶项目,提倡技术改造与升级,但大部分企业可能由于盈利能力差而无法进行改造,这也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龙头企业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一些中小企业则面临着‘洗牌’。”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