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北京的赵小姐和男朋友在众多照相馆中挑选了一家,准备拍婚纱照。
照相那天,两人高高兴兴来到店里,根据约定的价格交清了费用,整个婚纱照也就进入规定运作程序。
先是化妆,化妆师摸了摸新娘的脸,说她是油性皮肤,应该上定型水,称“不用的话,拍外景时一流汗或风一吹很容易掉妆,弄不好会拍成花脸,况且定型水才40元一支”。在拍婚纱之前,赵小姐就听说有这个猫腻,她表示已经带了一支精华素,可是化妆师不高兴地说,赵小姐带的这个精华素和已经化上的妆不配套,会有皮肤过敏反应。
怎么办?唯恐化妆师不给好好化妆,赵小姐只好掏钱买了一支定型水。化妆过程中,化妆师表示,要粘上假睫毛,而且要双层的,效果才会好。平时谁会想到去买假睫毛?赵小姐只好接受了。
这些小项目仅仅只是开头,化完妆后,赵小姐来到所谓的贵宾服装区,挂在衣柜里面的服装大多是旧衣服,有的白婚纱上还留有大块的污渍,根本不是当初看到的新衣服。好看的衣服倒是也有,都是在二楼挂着的新衣服,客户经理表示这都是新款的婚纱,如果要用,必须另外再加钱。每套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在客户经理“一生只拍一次”的劝说下,赵小姐同意加钱换上了新婚纱。
在拍摄的一天中,由于新人多,摄影师少,同时影楼的场景也少,赵小姐不得不和其他新人一起拍拍停停,从早上8时一直折腾到晚上7时才结束拍摄。过了几天之后,影楼通知赵小姐去看片。影楼工作人员告诉赵小姐,除了入册照片的底片可以拿走外,其余照片的底片需要付钱购买,20元一张。入册照片32张,摄影师却给赵小姐拍了100多张。客户经理不停地劝说赵小姐多选几张,为了让自己有个完整的婚纱照系列,同时留下更多的美好记忆,千挑万选之后,赵小姐花钱买下自己其他的一些照片。
恼火的事情还在继续,当谈到具体的冲洗事宜,赵小姐发现,原来影楼承诺的40寸相片不是标准的40寸,实际上只是一个长40寸,宽只有不到20寸的照片。气愤的赵小姐质问影楼经理,经理却辩解说,本影楼一直做的“40寸艺术照”就是指的这一种,如果是标准的40寸,就是“大40寸”,则要再加上600元钱。看看当时的订单,的确没有详细的说明。
众多半路杀出来的付费名目是否属于乱要价?婚纱摄影有没有收费标准?据记者了解,目前婚纱摄影没有一定的收费标准,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没有对婚纱影楼的各项服务的收费标准进行详细规定,更没有明确哪些经营行为属于价格欺诈。国内只有某些地市出台了地方性规定,用于规范婚纱摄影经营的行业标准。
据了解,青岛市早在1997年就出台了“婚纱摄影经营”的相关规定,对商家各项服务的收费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指出哪些经营活动属价格欺诈行为。尽管相关部门收到的投诉很多,但是在调解的过程中,很多影楼根本不承认自己当初的口头承诺,而消费者所能提供的证据也只是一张简单的收据。或许,正是因为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才使得商家敢于在喜庆气氛的掩盖下任意设置一个个“幸福陷阱”。
2006年3月28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曾经发布过消费警示,提醒新人们在拍婚纱照时要看清楚、问明白,避免掉入幸福陷阱。该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一般婚纱摄影消费的售前服务都很好,服务人员会非常热情地向消费者讲述他们独特的技术和服务,以及优惠条件,直到消费者过意不去预付订金。婚纱摄影的合同也应该仔细推敲。一“张”内页与一“页”内页,仅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接待员与顾客确定内页数量时,一页是指一“张”内页的正反两面,但拍摄处的负责人却解释说,一页只是指一个页码,10个页码就是5张内页。双方争论得互不相让时,影楼负责人拿出了挡箭牌:“最终解释权归本影楼所有。”
选择服装是另一个“陷阱”。一些不规范影楼提供的订单内服装,经常是老旧、残破或不合身的。每当此时,服务员就会提议选择几套加费服装,并可以“优惠”。结果算下来加的费用服装并不优惠,反而比正常收费更高。此外,花束等也是容易设下“陷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