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篇之 维护国门安全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0年,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共截获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3431种33.9万次,同比分别增长9.4%和54%;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25种2.6万次,同比分别增长27.1%和63.8%。发现患有传染病症状3万人次、疑似病例8302例,确诊各种传染病6438例,有效维护了国门安全。
为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传出,保障国家农业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国家质检总局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加强进出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疫情监测,推行进境植物种苗、水果等指定口岸建设,严格农产品检疫准入,实施风险分类监管。推进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检疫“人-机-犬”综合查验模式,投入使用了167条检疫犬,新的查验模式使口岸旅客禁止携带、邮寄物品的截获率稳步提高。
为做好口岸日常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完善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口岸疫情疫病防控水平。去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3.6亿人次,发现核和辐射有害因子超标案例861起。
成果篇之 检验把关有效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严格对法定检验目录外的进出口商品进行监督抽查,共检出不合格进出口工业产品6.14万批、货值382.68亿美元,处理出口商品不合格案例1.29万起、货值5.19亿美元。
在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方面,质检部门突出服务职能,全面落实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出口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纺织服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的监管模式,突出重点企业、抓住重点产品,采取更加便利监管方式。积极做好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工作,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不断对轻纺、服装等消费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提出新的检测要求,面向企业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充分了解我国出口企业掌握新指令及其产品情况,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同时,对出口非洲和中东国家商品实施加严监管措施,通过加强装运前检验工作,统一检验标准和尺度,提升出口这些国家产品的质量水平。
在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方面,质检部门突出监管职能,加强对机电产品、汽车、矿石、煤炭、石油和棉花等重点和大宗资源性进口商品把关,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消费者安全。共处理缺陷进口汽车信息53例,对外公布进口汽车召回50例,约占同期汽车召回总数的49%,涉及进口汽车约15.8万辆。处理了两起缺陷汽车零部件的召回,涉及10069台导航仪和5650件车辆天窗。进一步扩大了进口废物原料装运前检验的覆盖面,使必须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区域扩大到48个国家和地区,装运前检验的覆盖面达到了98%以上。
成果篇之 加强国际交流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围绕中心,着眼全局,努力提升质检国际合作水平,有效发挥了服务和促进作用。
一年来,国家质检总局积极配合高层互访,加强多边双边磋商,交往成果丰富,签署双边合作协议52项,新建立合作机制8个。积极参加中美商贸联委会、成功召开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中美欧消费品安全峰会、中俄标准认证检验监管常设工作组会议、IAF/ILAC联合年会、APEC食品安全合作论坛、中欧食品合作论坛,与日本正式建立食品安全合作机制,与俄罗斯质检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认真落实两岸质检合作协议,举办海峡两岸标准化合作论坛,积极服务国家港澳台工作大局。
国家质检总局努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拓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丰富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质检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实施。通过开展对外交涉及谈判,积极推动木制工艺品、水果、花卉、饲料、禽肉、乳制品等产品开拓新市场,促使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对我部分产品解除检验检疫限制,新增对外注册食品生产企业283家。我国提出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27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达到50个。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签署标准化合作联合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