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最新的成员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计划成为以应用太阳能为主的“太阳城”。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受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据《中国青年报》)
从政府执政理念出发,积极倡导和打造“低碳城市”不仅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也是一个关系子孙万代长远福祉的社会工程,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大量的城市地方政府能够逐渐有这种认识和意识,并积极行动起来以发展“低碳城市”为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进步。可以肯定的是,有这种理念一定比没有这种理念要强,有这种目标和规划,总比任由现阶段一些地方城市的“盲目发展”要强。这是值得人们大加肯定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正如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强调的那样,“我国不仅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低碳城市”,真正实现城市的“低碳”目标,没有十数年、数十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基于这个定位,在一些城市打造“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切忌图快,其实想快也快不了。不排除某些城市决策者是将“低碳城市”当成了一个博取政绩和官帽子的噱头,一旦不尽快纠正这种盲目的“低碳”行径,就有可能出现一边打着“低碳”的幌子,一边投了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搞那样得不偿失的假低碳;一边为了完成所谓的“低碳”指标,却搞那样直接影响居民百姓生活的拉闸限电的突击性节能减排。
什么是真正的“低碳城市”标准?目前业界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将上述指标真正完成好,谈何容易!我国有多少城市存在大拆大建的不良行为,解决这一积弊、变的“低碳”起来,是一日之功吗?交通问题,也根本不可能短期缓解,机动车数量飞速增加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魁首,又如何短时间解决?旧的工业结构和“三高”换来的高速的GDP增长模式,更不可能短期内从官员的思想意识里清除……所以,光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指标恢复或免费恢复到一个“低碳”的标准,就不可能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城市走“低碳化”发展道路,最大的阻力和最大的误区是对“低碳”的误读,而真正的根源和纠结所在,恰恰在于执政者践行什么样的理念和思维。“低碳城市”,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指标,也不是玩一两下子花样的样板工程,更不是官员们“吹吹拍拍”的政绩工程。当然,低碳需要从细节做起,但仅仅满足于安装几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几个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低碳”的,更不是全市推广一个节水马桶就能完全解决的。所以,低碳城市是一个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