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林州市质监局实施培训辅导、上门指导、观摩互学“三位一体”质量培训模式,推出免费指导企业实验室建设、免费培训食品检验员、免费进行产品质量分析等服务措施,帮助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人物: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 李会光
充分调动企业的内生原动力
“实行质量安全监管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是保障质量安全的核心,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李会光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更不是监管出来的。企业永远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内因、是根本。而政府监管只是对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和指导,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在李会光看来,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仍有质量事故发生,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企业主体责任没有完全落实,还没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如何强化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已经是我们监管部门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还是要从创新科学监管方法入手。”他说,既然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内因,那么,充分调动企业的内生原动力,才是治本之策。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要探索新方法来实现内因、外因的共振。
李会光指出,可以探索实施“企业星级分类监管”,运用经济手段激发企业的内生原动力。即政府通过制定制度,把企业应尽的主体责任转化为一项项的评价指标,覆盖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等级评价体系。借助中介评估机构力量每年对企业评价、打分,根据得分多少,评定质量管理等级,定期向社会公布。同时把企业质量管理等级作为政府采购、技改投资、招投标、银行贷款等经济活动和享受经济优惠政策的必要选择条件。结果向社会公开后,还可以有效的指导群众消费的选择。这样就把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产品市场挂起钩来。主体责任落实的好就会被社会认同,被市场接受,落实不好就不被市场接受乃至淘汰。
人物: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 潘恩轶
强化质量意识 做好风险控制
“毫无疑问,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的主体责任,是政府监管部门不能代替的。”潘恩轶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有关产品 质量的事件,其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是质量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质量控制的措施不到位。
“我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对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他说,既要着眼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做好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又要指导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开展员工培训。“监管部门在促进企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时,既要依靠行政手段,还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同时要在监管理念上不断创新,掌握顺应经济发展的监管手段。”据潘恩轶介绍,目前湖北省质监局组织了一批像他这样的食品专家,正在对食品安全的危害点进行研究,掌握食品行业的“潜规则”,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