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告诉笔者,他有一次到某商店买袋装酱油,该店经营者递过一袋酱油的同时,还奉送一只灌酱油用的塑料小漏斗。对此,笔者以为,事情虽小,但说大了,实际是经营者的一种经营策略,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为对于家庭来说,这个小小漏斗的用处可不少。
有家饭店每天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当中,不少是回头客。听店主说,其经营门道只有5个字:“听口音炒菜。”如烧鳊鱼,对山东口音的人,则注重酱香型,还加上几根大葱;对江西口音的人,注重在汤汁中多放一点辣椒干;对苏杭口音的人注重甜、咸、酸。难怪许多食客吃后都会说上一句:“这厨师好像就是我们那里的。”
这家饭店的店主从细微处入手,善于听口音炒菜,从而把生意这本“经”念活了,我很佩服其独到的经营眼光和思维方式。由此笔者想,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市场的晴雨表,也是厂商调整产品结构,打开产品销路的“信号灯”。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厂商至今尚未意识到揣摩顾客心理的重要性。不少企业的经营思路比较单一,经营眼光不够宽,一看到什么生意火了,便一哄而起,盲目“扎堆儿”,结果导致大家都没有饭吃,弄个你死我活才甘心。他们不去用心了解和分析顾客日趋变化的消费心理,也就难怪这类厂商天天要为门前冷落、生意清淡而发愁。
有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的人喜欢吃甜,有的人则偏爱吃咸;有的人喜欢高档产品,而有的人则对价廉物美的中低档商品情有独钟。真可谓各有所求,五花八门。商家只有摸清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投其所好,才能把生意做活、做红火。
时下,不少商家在揣摩消费者需求心理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像深圳一家商场推出的“老公寄存处”。该商场腾出非常珍贵的80多平方米的空间,配置休闲桌椅,内设免费阅读的书报杂志,打出了“把不耐烦的男士交给我们”的口号 ,解决了许多男士在陪女士逛商场时不耐烦的问题。此招一出,既留住了顾客,又创出了更好的效益。
眼下,一些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去赢得顾客青睐,但美中不足的是,其经营手段与方法似还跳不出旧的套套,上面提及的这个酱油店经营者,在经营中能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自然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别的商家能否再为顾客想得更周到一些呢?
笔者认为,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今天,价格已不再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惟一热点,服务才是最有力的“杀手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家不妨经常来一个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在消费者的位置上想想,多在一些细节服务上下工夫,多推出一些方便顾客的新举措,从而起到“投桃报李”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