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的验证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该中心的化学分析实验室不仅完善了对纤维纺织品的环保性能的检测,同时还可对产品的染色牢度、使用性能损坏等指标进行质量分析。本报记者 宋平一 摄
四个支撑 三个抓手
人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质监局局长 覃家源
在覃家源看来,质检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关键在基层,而基层建设的关键主要在4个方面:基层的内部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监管能力是否能够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是否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以及技术机构的检测能力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覃家源介绍说,认识到基层基础建设的几个关键点,工作起来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为了规范基层内部管理,我们南宁局2006年起率先在市、县局机关管理中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基层机关管理模式向科学、系统、标准、长效的集约型转变。引入三抓手监管机制,提高基层监管能力。第一抓手,督促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此作为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第二抓手,建立以网络互联索证索票索表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查验制度,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报送溯源信息系统;第三抓手,建立分类识别管理、定期媒体通报、市场化质量保险相结合的社会大监督机制,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在基层部门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全员双向选择’制度,建立了能上能下、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有力提升人员素质。在技术机构建设方面,把下辖县级质检、计量等检测技术机构合并整合,推动基层质检机构做强做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人是关键因素
人物:陕西榆林市质监局局长 马志武
“当然是人的因素最关键了!”当被记者问到提升质检工作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哪里时,马志武不假思索地说。
“目前,基层质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差距很大,难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这是我们提升质检工作水平和能力、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时首先应该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马志武强调,当前,不仅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其行为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所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迫切。
“另外,基层技术机构的建设不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相配套,不能适应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结构的发展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马志武一针见血地指出,质监工作是非常需要技术支持的,而技术机构的建设不能“一刀切”,一定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但技术机构建设中没有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则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上级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基层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从而切实提升质检工作水平。”马志武深有感触地说。
为基层基础建设储备人才
人物:山东东营市质监局副局长 刘凤一
“我认为提升质检工作水平,关键还是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谈到提升质检工作水平的话题,电话中的刘凤一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为什么说人才队伍建设最关键?刘凤一分析说,提升质检工作水平有两个着眼点,规范管理和提升能力,都要受到“人”的制约、靠“人”来完成,所以人最关键。“在管理方面,我们说要靠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从表象看,这里面‘人’好像是消极被动的因素。其实,恰恰相反,这里面3个重要的环节都需要‘人’来主动支撑:源头环节,科学的制度和流程需要人制定完善;中间环节,制度的执行和流程的运行需要人来完成;末端环节,制度和流程的约束力需要人的自觉性来体现。所以说,如果不能解决人的因素,规范化管理就成为空谈。”
刘凤一强调,对质监部门来说,能力建设的重点就是检验、监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目前,县级局的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等方面与所承担的质监任务和履职要求不相适应,成为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形成人才流动机制成为关键。根据岗位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基层质监队伍,不断完善“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出得去”的良性发展用人机制,为基层基础建设储备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