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不少媒体都在热议“美食侦探”和“试睡员”等新职业。传说中,这群神秘人物来无影、去无踪,常以商家最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露面,一番惩恶扬善的义举,顿时引来周围掌声。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种舒心解气的场面很少见,更多的是消费者受气之后投诉无门,自吞苦果。
许多朋友都对这种经历不陌生:在餐馆结账时,服务员会客客气气地告诉您“发票刚刚用完”、“今天是周末,没买着发票”等等。其实,这是部分餐馆获取蝇头小利的常用伎俩,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最为常见。商家往往用以上借口打发顾客,声称只能开收据。还有商家告知消费者如果不开发票可换成饮料。这种时候,笔者特别盼着人群中能站出这么一位,亮出税务局工作人员的身份,然后严肃地对店老板说:“请跟我走一趟。”
人若是急了,也能挤兑出俏皮话。笔者不止一次听农民兄弟抱怨,每回赶集都像参加“全国质量最差商品展销会”。一些企业把积压的劣质货统统倾销农村,手电不亮、鞋子开胶、暖水瓶难保温。笔者要是农民,很有可能采取“报复手段”:种出的青菜不绿,五谷不香——叫你们吃!不过这种冤冤相报的方式过于激烈,假如有个高大全式的人物出现,比如说县委书记——还愁假冒伪劣赶不出去?
菜市场里,正当家庭主妇为农药残留量发愁,拿不定主意买哪种蔬菜放心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取出随身携带的简便检测仪,让大伙儿长了见识。这位工作人员还对群众说,今后有什么疑问,可直接到检测机构去找他。当然,上述场景只是出于笔者的理想。对无良商家,执法部门经常要迟半拍,轰轰响的“马后炮”放多了,让消费者实在不爽。若是问起责来,这些部门常常会以“人员不足”为由搪塞。那好,假如无法集中大批“兵力”行动,不妨组织一支精悍的“侦察分队”深入市场,以顾客身份获取现场证据,然后再予以严惩。
某日,笔者去京郊某大型家具市场购物,只见售货员个个神情紧张,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一问,原来是上级传达,今天将有个“神秘人物”拜访检查工作,所以害得商场如临大敌。那位人物是否到场不知,反正本人享受到一次高规格的服务。一位小姑娘还追问笔者:“您是不是暗访的?”
看来,商家对于这类具有很强监督和揭露性质的“不速之客”,是敬畏甚至恐惧的。这些特殊客人的工作可不简单。一位业内人士描述道:“其实酒店试睡员就是‘记者+酒店咨询师+行业分析师+评论家’。”之所以侦探们具有威慑力,其手段是“匿名暗访”,其观点可以直达上层,其作用犹如电击——冷不防来一下谁也受不了。说实话,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太多的不满意和漏洞,需要“侦探”挺身而出的场合实在太多了。
为了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转,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我们不仅需要更加严密的监管制度和执行人,也需要一小批忠于职守的“侦探”,他们平时活跃在市场的各个角落,在民众最需要的时候亮相。做到这一切,并不需要多大成本,至少比贴标语、搞活动、开晚会要省很多钱,而且效果相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