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尽管人们现在仍不断可以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山东临沭化肥的广告,但从3月17日起,山东迈金农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的营销人员都收到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大家最近一周内不要再收货款了,由于买家太多,公司已经欠货14000吨。何时可以收货款请随时等待通知。”该公司总经理高建国介绍说,该公司产品自从2005年12月9日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一时间企业产品旺销,仅今年2月份就收回货款3600万元,生产复混肥两万多吨。据粗略统计,比以往3年同期的总销量还大。
据山东省临沭县质量技监局负责人介绍,迈金农公司还不是临沭县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但却是该县化肥企业的一个缩影。临沭复混肥自1998年发展至今,已经有金正大、史丹利、迈金农等复混肥生产企业23家,固定资产超过11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2005年复混肥生产企业实现产值27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复混肥成为临沭县产业支柱和经济闪光点,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10。目前,该县有4家企业的6个产品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4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这些企业的产品占整个临沭地区肥料产量的90%还多。
说起临沭县复混肥企业的成长历程,该县肥料管理办公室主任、县长助理王吉明感慨万分。据他介绍,前几年,临沭县化肥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最大的企业年产量还不足1万吨,质量意识差,生产方式多为手工掺混,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还存在着掺杂使假现象,临沭县曾一度被列为全国农资重点整治区域,戴上了整治的帽子。一时间,投诉的、举报的、追偿的人纷纷来到临沭,使临沭县化肥的声誉受到严重破坏,整个产业停滞不前。“如果没有各级质量监督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就不会有临沭县复混肥企业的今天,如果没有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就不会有临沭县的今天。”
临沂市质量技监局、临沭县质监局积极从源头抓起。针对当时临沭县化肥掺杂使假质量问题严重的现象,他们采用区域整治的手段,利用区域监管的责任制度,重点整治临沭县化肥生产企业。他们共检查肥料企业380余次,取缔11家违法生产企业。他们将临沭县城区、12个乡镇共划分为5个监管责任区,以稽查大队作为区域监管的实施主体,在所辖范围内开展调查、摸清责任区内企业数量、规模、主要产品产量、质量控制措施、执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情况、违法违规被查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企业档案,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突出巡查重点,他们将现有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档次。据了解,分档以来,临沭县38家正规企业全部纳入到该县技术监督局质量档案管理中,同步的电子档案正在有效运行。23家化肥生产企业中已经有10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家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9家使用了采标标志。他们还与当地政府、行政村密切联系,增强群众的质量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区域监管的积极性。为了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创建的基础性工作,他们还促进成立了临沭县复混肥协会,用协会的力量互相监督企业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如今,临沭的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第一条尿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是世界上第一代54%复合肥(含量最高)诞生地。其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现在临沭不但摘掉了整治的帽子,还拥有“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的牌子,戴上了崭新的帽子。他们拥有56条现代化生产线,年销售收入3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30个地区,并出口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编 后
这则新闻类似一个“落后”变“先进”,“丑小鸭”神奇蜕变的故事。变化来自对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来自质量技监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曾一度被列为全国农资重点整治区域的山东省临沭县,通过打扶并举走以质取胜道路,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和名牌战略,有效地强化了各方面的质量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摘掉了整治的帽子,还培养出金正大、史丹利、迈金农等在全国知名的复混肥品牌生产企业,拥有了“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的称号,使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健康轨道。
我们应像临沂市质量技监局、临沭县质监局这样围绕本地经济发展的热点找准自己工作的发力点,充分发挥质量技监工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为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