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结束了!That's the end!”2006年1月中旬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IEEE802会议上,有一个工作组停止了工作。这就是旨在制定可在约10m的近距离内实现高速无线传输的“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标准接口规格的“802.15 TG3a”。
802.15工作组负责推进称为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无线个人域网)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制订。比如,802.15.1制定了“Bluetooth v.1.1”规格,802.15.2总结了降低无线LAN和WPAN相互干扰的手法。其中,从推进20Mbit/秒高速数据通信规格标准化的802.15.3派生出来的、旨在实现超高速物理层规格而从2002年开始立项的是“TG3a:IEEE 802.15 WPAN High Rate Alternative PHY Task Group 3a”。
但经过大约4年的讨论后,也未制定出传输标准草案,最终决定解散该工作组。具体就是:通过投票最终决定撤销旨在制定PAR标准规格的提案。由此,IEEE有关高速版UWB的标准化工作暂告一段落。
当笔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曾经以为参与标准制订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一定是垂头丧气吧。毕竟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讨论,但最终连IEEE标准称号都没有得到就结束了。但当笔者向各公司参加那次会议的有关工作人员咨询后才发现,大家全都非常轻松。“这样就轻松了。以后让市场来决定吧”(美国某半导体厂商的有关人员),“比拖拖拉拉继续下去好。再说相关芯片早已经上市了”(日本某元件厂商的有关人员)。
一点儿悲壮感也没有,反倒有一种肩上的包袱卸下之后“终于松了口气”的轻松感。会议上,该工作组前主席和现任主席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将把撤销决定提交给上级委员会。报告就此结束。去看火山吧。”就像是要尽早结束会议,去夏威夷著名火山游玩的戏言一样。实际上,对撤销PAR所投的赞成票达到了有效票数的约95%。看来不少与会人员对过去的长期胶着状态已经感到厌倦了。
在举办会议的宾馆门廊处曾偶然碰到一位欧洲厂商的工作人员,对方告诉笔者说:“这绝不是什么好事。当然,也是没办法。因为事实上没有IEEE标准也没关系。就让市场来决定事实标准吧。需要标准的话,还有ECMA和ISO。”在无线LAN世界,“IEEE标准”所包含的字面意义非常大。因为这样就能够得到已经成为全球标准的IEEE802.11a/b/g后续技术的称号。比如,与此同时进行的下一代无线LAN“IEEE802.11n”的标准化,尽管在内部各厂商之间的意见仍旧对立,但最终还是统一了草案标准,就说明了这一点。而UWB所要进行市场开拓的则是一个没有经验可借鉴的领域。因此,与IEEE这个字眼比起来,“WiMedia”和“Cable Free USB”等业界团体的名称今后也许会越来越重要。
不过,接受过笔者采访过的人士中,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这就是对IEEE存在的意义有种危机感。当初802委员会会议主要以工程师为中心开展工作,而现在与企业签订雇用合同、充当企业顾问的人数越越多。另一个工作组的一位成员对笔者说:“工作组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有人用十分过激的语言对主席说‘你毕竟受雇于XX公司’。以前也参加过IEEE802的会议,但这样激烈的交锋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此次的夏威夷会议上,对目前的这种状况非常忧虑的802LMSC(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Standards Committee)主席曾向与会人员发出了一封邮件,呼吁大家认清IEEE的使命。
UWB标准之争的舞台将转向市场。最近碰到的所有搞UWB产品的人都在讨论“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从哪个市场开始着手?”使用UWB开发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的热门商品——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许是一个难度更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