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秋高气爽,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及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市顺利举办之后,9月15日,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在百忙中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叶重耕副市长认为,质量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质量工作,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厦门既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内外闻名的旅游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特点,决定了厦门必须更加重视质量安全工作。他还就如何紧密结合厦门实际加强质量安全工作,发表了意见。

  加强质量工作 是永恒课题

  记者:去年,您专门发表了题为《海西建设 质量先行》的署名文章,就加强厦门全市质量工作做了阐述。请问,加强质量工作,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深远意义?

  叶重耕:质量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加强质量工作,不只是权宜之计,更是治本之策;不只是年度目标,更是永恒课题;不只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可以说,质量工作在此期间发挥了关键的导向和支撑作用。目前厦门市三个产业比例为1.3∶48.5∶50.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9年达175,工业化达到高级阶段,处于质量经济的成型期,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结构都在升级,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质量保证,可以说创新和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双引擎。

  今年6月,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是《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体现和落实。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区扩大到全市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必须切实承担起在海西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这不仅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做强做大经济特区,更要求我们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带动海峡西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培育质量竞争优势

  记者:厦门市从2006年起一直重视对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评,您怎样看待厦门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

  叶重耕: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质量已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大力改善其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期能以卓越的质量振兴经济。大力培育质量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厦门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200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13条百亿产值产业链,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上水平上档次,提升这些产业链的质量竞争优势,靠科技创新和质量优势取胜,做强做大各项产业。

  厦门市于2006年开始对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行测评和比较研究,从宏观层面把握全市产业的质量竞争优势和存在的改进空间。经过4年的测评,厦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测评工作逐步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厦门的产业发展发挥着“度量尺”、“听诊器”和“风向标”的作用。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厦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始终处于高位运行态势,这也充分反映了厦门市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以质取胜提升城市竞争力

  记者:多年来,厦门市大力推动以质取胜、品牌带动和标准化三大战略,请您谈谈厦门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叶重耕: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对我们的质量工作和质量振兴事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厦门市通过近15年的大力推动,“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观念已逐步深入民心、深入社会。以质取胜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厦门市通过广泛发动全社会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坚持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促进了全市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使我市的质量竞争力增强,名牌效应不断凸显,产品、企业、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市6个行政区划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区”活动,有力促进了区域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厦门市对于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的助推作用高度重视。2008年初出台了《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2009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我市还在特区立法中出台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规定。通过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提高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积极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品牌奖励资金每年都达到近千万元,用于标准化资助和奖励的资金累计已达近千万元。

  目前,厦门市共有19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约占全省的1/5;有172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64家次企业获得福建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共有153项产品获厦门市优质品牌称号。首届厦门政府质量奖也将公布。这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不但通过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并且促进了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龙头的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市涌现出一批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带动了我市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至关重要

  记者:作为分管质量工作的政府领导,您对厦门市质监部门的工作有何评价?听说您特别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多次带队到企业检查,您是如何来看待这两个安全的?

  叶重耕:厦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质监部门的努力付出,他们为厦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市质监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安全,提升厦门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他们把工作做得很扎实、很到位,在工作方法方式上也很有创新。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鹭岛的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和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特种设备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厦门经常举办国际国内的重要会议,每年都要举办数十场各类大型会议、活动、展览。厦门又是重要的旅游城市,每年有2000多万游客来到厦门。因此,抓好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对厦门来说,至关重要。

  厦门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把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解决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两个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必须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落实政府及部门的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全市质量安全监督水平。

作者:江东 王灿群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