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部分代表访问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山东省质监局局长丛大鸣——

进一步加快质检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提升年、基础建设年……一个个的专题建设活动,不仅夯实了齐鲁大地的质监之基,更提升了山东全省的质检科技水平。“从我们这些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的质检科技工作经验来看,科技领先,把握信息化趋势,形成竞争力是搞好质检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说起科技兴检和质检科技工作,山东省质监局局长丛大鸣侃侃而谈、信心十足。

  这种信心,首先源于山东省在质检科技方面的独到经验。早在“十一五”之初,山东省就将科技工作看成了质监工作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投入到质检科技的建设和发展中。“‘十一五’期间,山东质监系统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中心建设方面,建成国家中心13家,其中A级国家中心两家,中心总数目前已经达到28家,仅新增设备总值就达2.2亿元。在科研方面,争取863计划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247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9项。”说起质检科技的成果,丛大鸣如数家珍。

  说起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把握科技前沿、打造科技高地、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法宝,无论是金质工程,还是RFID(射频识别),都站在了质检科技的前沿。“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抓紧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另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发扬自身的优势,让质检科技真正对质检工作起到引领作用。”丛大鸣说,山东将把科技作为深挖潜力的重要载体,在培养高精尖人才、紧靠国家科技项目等方面抓紧落实会议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丛大鸣看来,要提升质检科技水平,首要的是引进人才。为此,山东省专门设立了博士引进资金,设立首席检测师等人才激励制度,通过培养高精尖人才以及申请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

  丛大鸣告诉记者,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总要求,围绕履行质量安全和民生质监职责,围绕技术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不断推动和深化质检科技工作,全面推动全省质监事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机构建设方面,要明晰各级质检技术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省、市、县三级检测体系的功能划分和差异化发展。要继续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建设山东省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预警中心为重点,全面提升各级技术机构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

  “十二五”期间,山东将以现有国家质检中心为基础,启动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以现有省级质检中心为基础,广泛联系国家质检中心和省市技术机构,建设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科研创新的步伐。争取一批国家、省内的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重量级的科研成果,获得一批高档次的科研奖励,全面提高质监科研能力。”丛大鸣说。

陕西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

进一步促进质检科技再上台阶

  “一直以来,质检科技对于质监工作有着很强的支撑、带动作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今后,质检科技将继续发挥这些重大作用,而且还会发挥更大作用。现在,我们对新时期的科技工作有了全面了解,也对质检科技工作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必将对陕西省的质监工作起到新的推动作用。”说起质检科技工作,陕西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满怀憧憬。

  这种憧憬,一方面源于陕西省质检科技工作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西北的质检科技能力、水平与发展存在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等困难。但陕西经济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质监工作尤其是质检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陕西省的质监工作和质检科技工作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促使陕西省整个质检科技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对于未来,仵西居充满期望。

  在仵西居看来,陕西省质检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首先来自经济发展对质检科技的需求日趋紧迫。目前陕西省确定了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几大主要发展产业,这些传统优势产业都有着强烈的质检科技需求。除了市场需求外,国家的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引领陕西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而促进陕西省的质检科技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对陕西省质检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使得陕西省的质检科技工作者热情高涨,这也将成为陕西省质检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仵西居认为,此次召开的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在历史新机遇前面,陕西省要以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主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实现陕西省质检科技工作的新突破。“总局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提出的一系列质检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使我们对于发挥质检科技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更增加了我们做好质检科技工作的信心,我们一定要把这次会议精神落实好。”仵西居说,陕西省将通过深化认识,在思想上落实;提升能力,在机制上落实;创新方法,在组织上落实;盯紧目标,在措施上落实,从而实现质检科技工作在机制上、基层保障能力上、研发能力和成果上的突破。

  仵西居表示,陕西省质监系统将首先深化对科技兴检战略、科技对质检工作的引领支撑作用上的认识,深化对质检科技工作在整个质检工作中地位的认识,在全系统统一认识之后,进一步完善质检科技工作的制度,推进技术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制定质检科技的发展措施和发展规划,实现整个科技实力的突破与飞跃,为“十二五”的质检科技建设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

进一步明确质检科技角色定位

  “现在是‘十一五’末、‘十二五’初,正是全国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西部大开发推向纵深、质量提升年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时刻,质检科技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刻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这确实是值得全系统认真探讨的话题。”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联系系统内外的发展大局谈起了质检科技工作。

  说起四川省质监局在“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刘云夏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成都国家质检院的建设。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和副省级城市技术机构整合改革的省份,四川省在2007年启动了成都国家质检院的建设,由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西部权威的检测研究机构。刘云夏认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四川省质检技术机构发展较快,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较为健全的质检技术机构体系。

  “四川在全国是东部的西部,西部的东部,具有承接产业链转移、推进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和省内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特点。听了支局长的讲话,我一直在想我们四川将如何切实推进科技兴检工作。”刘云夏说,未来5年,技术机构的改革将仍然是四川质监科技工作的重点。

  深化技术机构的改革是提升质检科技水平的重要动力。刘云夏认为,四川省质监系统的技术机构改革必须把握五大原则。首先是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应该从现有的技术机构基本格局出发,对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省级质检中心进行调整。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刘云夏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州局的积极性,从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入手,集中财力,统一规划,分区域、分重点、集中投入,分步实施,分类改革,实现技术机构的优势发展。第三,要坚持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原则。规定交通路线半径在50公里以内的同类技术机构原则上不再重复建设。刘云夏认为技术机构改革还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原则,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取向的技术机构运行机制。第五,坚持做强做精、开拓创新的原则。他认为各类各级技术机构都应大力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与技术创新,努力掌握前沿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刘云夏说:“我们将按照支局长讲话中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质检技术机构的定位,优化质检技术机构的资源配置,深化技术机构的改革。”对于四川省质检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刘云夏提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将围绕四川‘7+3’产业发展布局,实施质检技术机构发展改革,加快建设检验检测技术保证体系,力争用5年时间将四川质监系统建成西部检验检测高地。”

湖南省质监局局长蒋新祺——

进一步加大质检科技资金投入

  “科技兴检必须保证投入到位,科技投入必须实实在在。湖南质监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工作,在经费投入方面一直有着比较充分的保障。”湖南省质监局局长蒋新祺深有感触地说。

  “科技投入是落实科技兴检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既要争取投入更多,更要争取投入更好。”蒋新祺说,湖南质监在这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去年,我们对技术机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将我们自己收入的15%以上用于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同时,我们还要求地市级质监局也要加大对技术机构的投入力度,要求他们将收入的10%以上用于科技力量的提升。”蒋新祺介绍,去年省局为质检技术机构总共投资1.8亿元。“今年我们的资金投入不会少于1个亿!”蒋新祺显得信心十足。

  “讲投入必须实实在在,不能来虚的。”蒋新祺对支树平局长讲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务实作风印象深刻。“支局长说既要争取投入更多,更要争取投入更好。要多方努力,调动多方积极性,形成国家、地方、联营、自有资金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还要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联合攻关,引导社会资金有效进入质检科技领域。我觉得这些内容都非常实在,具体可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湖南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和成果,但我们还要加强研究,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渠道,继续创新科技投入机制,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除了资金投入的保障,健全的激励机制也是推动科技工作所必需的。蒋新祺介绍,湖南省质监局近年来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实在的措施:“我们为系统内从事科技工作的博士生每年提供5万元科研专项经费,鼓励他们多做研究。同时,我们也为他们创造各种培训进修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挑重担,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湖南省质监局每年还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积极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

  蒋新祺还认为,组织机构的保障对科技兴检工作也非常重要。“支局长讲到,质检科技工作必须有人抓、有人管,而且要有重要的人来抓、来管。这就要求我们从领导责任、组织机构上保障科技兴检工作。湖南省质监局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成立了科技处,对科技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强调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在组织机构方面给予切实的保障。”

贵州省质监局局长张梓钟——

进一步把牢质检科技重要抓手

  谈到质检科技的引领作用,贵州省质监局局长张梓钟认为,要充分发挥质检科技引领质检事业发展的作用,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其内涵。“质检科技的引领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一个方面,发展质检科技也绝不仅仅只是技术部门和技术机构的事情。我们必须认识到,质检科技的引领作用贯穿在质检事业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而且要从人才、体制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加强科技的建设。”

  “支局长的讲话不仅是对质检科技工作过去5年的总结和对未来5年的规划,而且还是一次生动的传播科技信息、科技知识的讲座,听后让人深受启发。”张梓钟认为支树平局长的报告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将这次质检科技大会上的报告和不久前支局长在依法行政会议上的报告结合起来,就是指导我们质检系统发展的纲领。两者既互相补充,又互相支撑。”张梓钟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贵州质监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支局长两个讲话的精神,全面搞好贵州的质监工作。

  张梓钟坦言,在回顾“十一五”时,总结成绩固然重要,但找到差距和问题更能促进进步。“支局长在报告中对质检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发展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科技领军人物还比较缺乏,基层技术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全、检不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其实,这些问题在贵州省质监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张梓钟说。

  “‘十一五’期间,我们贵州的质检科技工作主要是补欠账。因为我们的技术装备还相对比较落后,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全、检不快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这5年的建设,现在我们的检测水平和能力已经基本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张梓钟说。

  如果“十一五”主要是补齐基础,那么“十二五”期间,贵州的质检科技工作将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对此,张梓钟充满了信心,“社会各界对我们质监系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也增强了我们的使命感。作为一个以数据说话的职能部门,在‘十二五’,我们要争取使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技术装备明显加强,技术人才明显进步,要将科技工作作为整个质监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质监工作的进步。”

南京市质监局局长杨海宁——

进一步突出质检科技核心优势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总局将科技在质检工作中的地位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位置,应当说是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基层需要的,也是质监部门打造核心竞争力所在。”谈起科技和质检工作,南京市质监局局长杨海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杨海宁指出,质监系统一直都非常重视科技工作,但更多的是将其看成是一种业务和手段。对于质监部门来说,质检科技是执法的基础和支撑,是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这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它必定是也必须是质检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从战略上予以考虑,才能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质检总局的声音既对基层质监系统走科技兴检道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指导,又会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质检技术手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杨海宁透露,南京市也计划在今年召开一个全市的技术工作会议,既是为了落实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的精神,也是谋划南京市下一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质检科技工作发展,打造南京市的质检科技核心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一方面围绕服务南京发展来提升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不断加快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新技术检测中心,即将在明年交付使用。“南京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服务城市发展是我们基本的工作理念,我们所有的质检中心已经在‘十一五’动工,按计划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工,完成整个质检中心的建设和布局,为服务南京发展,尤其是新型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杨海宁说。

  既然质检科技是质检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南京又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呢?南京市质监系统给出的“药方”是:围绕“服务”这一核心理念,改革创新、转变观念,跟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落子”,下好“质检科技”这盘“棋”。

  这种转变,体现在质检中心建设的布局上,开始从城市向开发区转移,跟着产业走。围绕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为企业办事提供了便利,创造软环境(服务)中的硬措施(便捷)。这种转变,又体现在机构的改革上,完成了从院向中心的转变。一个中心可能包括几个院,在中心设分院,使得服务功能更完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更强。这种转变,还体现在对人才的重视上,对有能力的人才实行破格录用,对有实力的人才,坚决留用,对没实际能力或有名无实的人才,放弃使用。用归属感、责任感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激发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的光荣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这种转变,更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构建科技工程中心上。通过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把质监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企业的技术条件、高校的技术实力进行组合,成立工程中心,依托工程中心,来搞科研项目,不仅扩大了质检科技的业务范围,还提升了科技水平和能力,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十二五’,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做好服务,在调整中发展质检科技工作。”杨海宁最后说。

作者:徐建华 杨蕾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