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军,山东日照港股份二公司矿石卸船机班的“掌门人”。亚洲最大的矿石码头,是他和班组53名员工昼夜轮班坚守的主阵地;岸边成“一字型”矗立的6台现代化卸船机,是他和全班司机掌控自如的“冲锋枪”。这位执著奉献于港口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带出了一个卸船作业效率闻名于世的优秀班组。
双轮驱动
卸船机班于2004年5月,伴随着日照港一期矿石码头10号泊位简易投产而诞生。头脑机智灵活、工作有板有眼的刘召军,作为首批卸船机司机被委以班长重任,一边具体组织指挥开普型矿石船舶卸船作业,一边又牵头负责发展壮大班组新生力量。
他们确立了发展目标,即在千方百计搞好卸船生产同时,着眼于矿石运输的长远发展,把集体到上海罗经港区学来的卸船机操作技术,以及二公司善于“以师带徒”的优良传统,一茬一茬地接力传下去,切实培养造就一支素质全面过硬、技能赶超同行的后备司机队伍,全力打造建设一流学习团队、领跑世界第一效率、创造行业最佳业绩的“日照港口第一班”。
目标既定,就要潜心追求。刘召军和3个从上海港学习归来的“老兵”,从此瞄准这一宏伟目标,开始了班组建设与卸船生产“双轮驱动”的奋斗征程。
在勤学苦练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在创新实践中提升技能,锻炼成长,很快形成了团队素质综合提升长效机制。身为一班之长,刘召军积极带头学专长,对照标杆练技术,在专业理论知识烂熟于心的同时,坚持以青岛港“孙波效率”为标杆,不断修炼岗位操作技能。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员工都与“孙波效率”暗暗较劲。用他话的讲,他们与“孙波效率”比拼的不仅是卸船作业效率,还有日照港人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工作追求卓越的阳光团队精神,目的是为了争创赶超同行业一流的管理绩效,塑造日照港铁矿石运输服务世界第一品牌。
在班组自主创新过程中,刘召军着力倡导全班员工坚持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重点突破口,通过紧密结合矿石卸船生产实际,不断开展岗位大练兵和QC小组攻关活动,加紧修炼高强技艺,锐意创新作业方法,共同练就了“抛物线运钩法”、“一抓准”、“飞行卸料”等多项拿手绝活,把单钩运行周期牢牢地控制在56秒以内。其中有一项QC成果获得2005年度国家级大奖,填补了日照港的一项空白。这些成果被转化为生产实践不久,班组卸船作业效率先后两度攀上世界最高峰,把青岛港的“孙波效率”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上海港、青岛港、宁波港,当年都是该班司机前去拜师学艺的“老大哥”港,如今他们通过立足岗位刻苦磨砺锋芒,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钢铁团队
6台橘红色的卸船机在矿石系统作业中起龙头支柱作用。同样的设备,在不同人的手中,为什么效率上会有很大差别?提高团队执行力是关键。
为了切实管好用手中设备,刘召军明确对班组员工提出,强化执行力,令行必禁止;在岗1分钟,安全60秒,宁出十分力,不使九分九;作业停机空闲,就是维修保养时间。突击生产齐上阵,设备抢修都加班,卸船机班自成立以来,员工共累计加班上千个班次,闯卸船生产难关,解设备维修难题,使卸船机的利用率和完好率,由原来同行倒数到今天高居第一,这正是该班不断提升团队执行力的结果。
卸船作业全天歇人不停机,司机一干就是12小时。“尽管我们的工作又苦又累,但由于受阳光文化的熏陶,大家的心态却总是阳光的,再怎么苦累也无怨无悔。”刘召军向笔者介绍,班组自成立以来,卸船操作量一年上一大台阶,6年已累计完成卸船操作量1.7亿多吨,并连续3年超过全国主要矿石大港平均增幅。今年上半年,面对同行竞争的激烈挑战,班里通过建立自主管理模式、强化制度落实、优化生产组织、开展“末位培训”等措施,积极创新创效,提升生产能力,卸船操作量一举突破2000万吨大关,为日照港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10月24日,矿石码头建成投产还不到两年时间,刘召军便动员当班司机,稳妥操纵着5台卸船机,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顺利完成了“海洋之光”轮17多万吨矿粉的接卸,平均每小时卸船效率达到7359吨,劲超青岛港“孙波效率”1099吨,创造了日照港矿石卸船效率第一个世界第一。
刘召军和他的班组团队在这一阶段性胜利面前,依然不骄不躁,又瞄准更加高远的效率目标开拓前进。8个月后,该班又以8016吨/小时的卸船效率,刷新了2006年创造的世界纪录,超本港第一次纪录657吨,超青岛港“孙波效率”1756吨。这次纪录仅用了28.9小时,就卸完载矿23.17万吨的“河北创新”轮,冲上了矿石卸船世界效率的最高峰,并一直保持至今,用拼搏进取、激情超越的团队精神,生动诠释了日照港阳光文化传载真诚、追求卓越、共享阳光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