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地说,每天不被骚扰若干回,简直不能称之为消费者。就骚扰电话的内容而言,有希望我参加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有马术俱乐部的邀请,还有建议购买豪宅豪车的……防不胜防,烦不胜烦,天知道这些跟我有啥关系!
然而,内心却默默期盼另一种被骚扰。假如,我深夜下班回家,一个人独自走在漆黑的小巷。正忐忑不安之际,忽听背后一阵脚步响,只见一位魁梧的巡警同志赶过来,语气温和地对我嘱咐道:“朋友,刚下班吧?请注意安全。”
到商场买东西,一位值守的消协人士主动过来打招呼:“先生,您注意到最近消协发布的消费警示了吗?请保护好您自己的权益,需要时请与我们联系。”说着,还递过来一张他的名片。
在银行长时间等待,情绪难免有些烦躁,只见工作人员笑容可掬地出现在面前。他递过来一杯热茶,并关切地询问:“您还需要什么帮助?哦,您和其他客户上次提出在银行内设置厕所的建议,我们已经向上级反映了。”从医院看病回来,身心俱疲。这时,为我诊疗的那位医生打电话来:“您的身体是否好些了?服用的药物没有什么副作用吧?有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顿时感觉心里和煦如春,病情不知不觉轻了一半。
还有,天气热了,家电售货员和售后服务人员提醒我:“您的空调该加氟了,我们愿意提供必要的检查。请放心,这些都是免费的。”乘坐公交车,售票员一遍遍地报站名,提醒乘客别坐过了站。甚至菜市场卖菜的大姐也发来短信,通知我“今天大蒜的价格下降了”。
物质越发达,人情越冷漠,每个人活得都像孤独的沙子。当陷入极度孤独的境地,有时特别希望被“狠狠”地骚扰,哪怕一句问候,或是一个调侃。朋友中有个人堪称短信高手。他不光将有趣的段子传给大家,甚至还办了一份《短信晚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花絮,与大伙儿分享。以致一天收不到他发来的段子,大家还会惦念这位“主编大人”。这家伙是否操劳过度了?直到收到他的段子才放心。试想,如果没有这份善意的骚扰,生活也许会变得寂寞。
读到一位打工妹的博客,不禁心生感动。她一位同事的母亲,在家乡省吃俭用装了电话,还买了一部手机,目的就是确保能与在外打工的儿女唠唠。可是,儿女有儿女的事,对老人的问候总是支支吾吾。这位勤俭的母亲并不考虑话费,她只担心孩子们每天是否安全?是不是顺心?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受人欺负?这份母爱印证着“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古训。她说:“我知道我打的都是骚扰电话,孩子们有时很烦我,但只要我能听到他们平安的声音,其他的就无所谓了,否则我睡不着吃不香。”听到母亲平凡无私的话语,她的孩子们该脸红了吧?
以上罗列的种种“被骚扰”,实在是诸多现代人求之不得和深深羡慕的“奢望品”。其实只需每天被“骚扰”一次,心情就会由阴转晴。然而无奈的是,我们平时对此几乎无福享用,收到的依旧是漫天柳絮一样的骚扰信息。不过,我有个好建议:如果没有人用关切和爱心来骚扰你,那么你不妨用这种方式主动去“骚扰”别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真诚的爱心,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更值得留恋。